挑戰機遇并存 中國經濟仍可保持9%左右增長率
2008-08-20 00:00 來源:光明日報 責編:覃麗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談經濟走勢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但增長速度有所放緩。數字顯示,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個百分點。當前,中國經濟活動中的復雜性、不確定性超過以往,新情況新問題接踵而來。“在這種背景下,把握中國經濟的走勢,需要更多關注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說。
中國經濟仍有可能保持9%左右的增長率
劉世錦認為,在已公布的7月份經濟數據中,有幾個值得關注的新動向。一是消費價格指數延續回落態勢;二是在上月下滑的情況下出口有所回穩;三是內需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年初,中央就預期到今年經濟發展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將會增多,困難將會加大。但國際初級產品價格暴漲,美國次貸危機加深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國內南方冰凍雪災、汶川特大地震等,都是事先難以或不可預料的。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出現目前通脹壓力有所緩解、經濟在較高水平上穩定增長的局面,實屬不易。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保持了年均9%以上的增長率。支持這種長期持續快速增長的有一系列因素,包括廣大而持續擴展的市場,獨特的生產要素組合,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日趨改善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條件,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逐步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開放型經濟體系等。
“在中國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大體完成以前,已經駛入快車道的中國經濟有條件、有潛力持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基本面。”劉世錦說。
劉世錦認為,今后一段時間,即使經濟進入這一輪增長的調整期,有基本面因素的支撐,加上有效的宏觀調控和結構調整政策的支持,中國經濟仍有可能保持9%左右的增長率。
挑戰轉化為機遇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劉世錦說,目前我們所面臨的大都是發展中的問題,挑戰轉化為機遇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遇到這些問題,是因為我們發展了。問題會形成壓力和挑戰,應對得好,就會給進一步發展拓開空間。
比如,這一輪的通脹壓力,主要是國內外生產要素和初級產品價格上升引起的,是發展階段、體制轉軌和融入全球化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嚴重的、不可控制的通脹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特定階段的物價上漲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積極作用,如農產品漲價可以使農民增收;勞動力成本上升有助于提高勞動者收入,減小收入分配差距;能源資源價格上調和價格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是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治本之策。
更重要的是,要素成本上升推動的物價上漲,“逼著”我們在低成本競爭優勢逐步減弱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形成以技術進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特征的新競爭優勢。
“發展方式轉變這一關過了,中國經濟不僅可以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更重要的是可以推動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上一個大的臺階。”劉世錦說。
中國經濟抵御風險有自身的獨特優勢
劉世錦認為,中國經濟在抵御風險、應對不確定因素上有自身的獨特優勢。
首先是大國優勢。中國作為擁有13億人口、進入工業化中后期的大國,對國內外的種種風險和不確定性,比較小的經濟體有更強的調整、化解能力。比如,國際經濟減速,外需下降,對出口導向的小經濟體將有很大影響,但在中國,出口導向型地區的增長下降可在相當大程度上由內需導向型地區的增長加以彌補。
其次是后發優勢。中國作為一個后起的工業化國家,不僅可以引進先行者成熟的科技、設備、工藝等,還可以引入管理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知識,借鑒其發展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力爭少犯或不犯錯誤,犯了錯誤能及早發現和糾正。
更重要的是政治優勢。我們有黨的堅強領導,有在改革開放實踐中確立并不斷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政治動員、社會力量組織協調、應急處理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這些優勢在近期應對一系列不確定因素和突發事件中得到了集中體現。
“如果說風險和不確定性難以避免,利用好我國的大國優勢、后發優勢和政治優勢,就可能贏得多一些的主動權。”劉世錦說。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