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價共贏價位在哪兒
2008-09-19 10:28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責編:張奕波
書刊印刷工價沸沸揚揚議論了多年,卻始終沒有找到明確的解決方案。怎樣在出版社和印刷廠之間尋求一個相對合理的價位,從而達到互利雙贏的目的是一個難題。人們都知道,市場決定價格,但就出版物印刷來說,實際操作起來卻不是那么回事。這里除了人們對價值規律的認識之外,主要是雙方還沒有完全進入市場,對利益的再分配過分各為其主。正是由于市場位置的不均衡導致了市場價值的錯位,使本該合理的印刷工價一直處在低位徘徊的境地。
工價調整莫衷一是
近幾年,各地印刷行業協會在針對印刷工價做了大量調研工作之后,相繼出臺了《書刊印刷工價(指導價)》。上海印刷行業協會于2005年12月率先出臺了《上海市書刊印刷行業指導工價表》,對書刊電腦排版、印刷、裝訂、彩印、制作輸出打樣、彩色拼版、拷版、貼塑、過油、精裝、紙張伸放率以及一些輔助工價都與時俱進地作了相應的調整,為解決書刊印刷工價低的問題作了有益的探索。其他省市也紛紛仿效,為本地印刷企業的工價提供了一個新依據。然而出版部門并沒有表現出太多的熱情,研討會、座談會上也沒有表示接受這個指導價的確切態度。
的確,指導價只能緩解一下工價矛盾,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工價問題,能否做到雙贏,還有待市場的檢驗。
近幾年,每年物價指數均在4%~8%左右跳動,印刷用的器材、紙張上漲的幅度更是驚人,印刷工價不變,書刊印刷企業還能玩得轉嗎?就在指導價還在試水階段,紙張、耗材又爆發了全面漲價,漲幅均在20%~30%左右,再度挑戰印刷工價。老問題沒有解決,新問題又出來了,印刷企業在工價面前總是這樣的被動。
利益如何再分配
工價矛盾說到底就是利益的再分配,怎樣才能保證雙方的既得利益,工價就是準星。
在書刊印刷市場,出版社占有優勢,掌握書刊的發印權,有較大的回旋余地,所以表現得“寸步不讓”。而對于不景氣的印刷企業來說,業務就是生命,怎么也硬氣不起來,吃虧上當也有人干,由此導致了工價混戰。顯然,指導價也只是一個參照價。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業經營的目的,商場上沒有慈善家。在書刊印刷市場上,雙方都應該進入市場,進入角色。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出版社其實也有難言的苦衷,就目前而言,三大難題在面前。
1.隨著電子讀物的普及,網絡知識的沖擊,讀者興趣的轉移,選題難、出書難、賣書難的現象普遍存在,有些本版書印數少成本高,特別是一些專業科技書印數更少,有些書叫好不叫賣,庫存積壓嚴重資金沉淀。
2.原有的一部分中小學教材教輔的出版任務,也隨著課本的重復使用,出版數量急驟減少,出版社日子也不好過。
3.教材出版招投標以后,教材出版任務成為不確定因素。
市場是工價根基
印刷工價是雙方不可逾越的門檻,必須隨市場變化而變化,按市場運作,不變就有悖價值規律,出版與印刷都必須接受這個現實。
面對工價調整,出版社能沒有想法嗎?有一個出版社社長懇求印刷廠看在多年合作的情分上,在工價上多多關照,并反復闡明自己的難處,表示以后有機會一定回報。難、難、難,一個“難”字難倒出版與印刷這對長期合作的老朋友。
市場是工價的根基,工價的確定必須以市場為準則。只有根據市場價值規律,建立適應市場變化的工價運行機制,在取得準確數據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地確定印刷工價。盡管大家都有難處,但要知道,拼工價只會影響出版與印刷的整體發展,雙贏的目標就難實現。
市場經營永恒不變的一個話題,就是互利雙贏,這也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鮮明特點。出版與印刷這對特殊的老朋友在一定程度上既是競爭對手,但更是合作伙伴,有共同的事業基礎。面對共同市場,只有共同去尋求辦法才是最重要的。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