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的轉型 網絡新聞免費午餐終結?
2009-09-10 10:03 來源:觀察與思考 作者:林 華 責編:樂軒
- 摘要:
- 為證明在線收費的合理性,報紙可能會更加側重于不同尋常的內容,這種模式看起來就應該有點像HBO收費電視頻道這樣的預訂系統。為了生產出相當數量的必讀新聞,報紙就必須深入挖掘新聞背景,探索更受讀者歡迎的欄目,或是在網絡上安放可順暢播放的多媒體影像資料。
除了傳統具影響力的大報之外,包括《太陽報》、《世界新聞報》、《紐約郵報》等小報的網站也將實施收費。默多克認為,他希望能夠從受歡迎的名人八卦新聞中獲得利潤。
英國《金融時報》總編輯萊昂內爾•巴伯近日在參加英國研究院“媒體誠信標準”活動時表示,絕大多數新聞網站將在今后一年內對讀者收費。
巴伯認為,建立一個按文章收費或收取基本訂閱費的網絡平臺曾是新聞媒體面臨的挑戰之一,網絡支付模式如何運行以及將帶來何種規模的營收仍有待觀察。他預測:“但我確信,在未來12個月內,幾乎所有的新聞機構都將向內容收費。”
巴伯是建議新聞業調整商業模式的最新一名高管。而傳媒大亨默多克5月份曾表示,預計新聞集團旗下報紙網站將在一年內向讀者收費,他認為,報紙網站免費向讀者提供內容是一種不健全的商業模式。
巴伯指出,《金融時報》最先提出了“頻次模式”概念,即在向用戶收費之前先為網站用戶提供一定數量的文章。他表示:“由于我們的付費訂閱策略是為讀者提供更優質、更細分的全球化內容,因此訂閱營收出現了持續的增長,而這在廣告市場疲軟的環境下尤為重要,許多新聞機構正在效仿收費模式,包括此前曾一度取消收費模式而轉向免費的《紐約時報》網站也計劃重新收費。”
《金融時報》網站在全球有超過130萬免費注冊用戶,另有11萬付費訂閱用戶。巴伯表示,他不是專門來為媒體行業敲警鐘的,而是為“優秀媒體如何生存并在數字時代獲得發展提供建議”。巴伯稱,新的數字時代既是一個威脅,同時也為知名新聞機構帶來了巨大機遇。
收費緣于巨額虧損
據新聞集團日前公布的,截至6月30日的2008-2009財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第四財季銷售額為76.70億美元,低于上年同期的85.89億美元下滑10.7%。第四財季凈虧損2.03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凈盈利11億美元。2008-2009年整個財年實現營收300億美元,同比下降8%;全財年凈虧損34億美元,在去年,新聞集團更全球裁員3000人。
面對34億美元的虧損,默多克歸咎于新聞內容免費,并著手對新聞網站的盈利模式進行改革。默多克指出,數字革命開啟了很多新穎且低成本的發行方式,但這并不意味著新聞要免費,高質量的新聞報道不會廉價,免費提供新聞是在削弱自己生產高質新聞產品的能力。
默多克、《紐約時報》等一系列動作的背后,是傳統報業與互聯網之間的戰爭。迄今,傳統報業已節節敗退,而互聯網則步步緊逼。
這是一場將改變傳統媒體與互聯網格局的角逐,還是只是傳統媒體無謂的“垂死掙扎”呢?
美國傳統報業的危機幾年前就已開始,而金融風暴的襲擊更令其雪上加霜。傳統報業的模式是:發行費+廣告收入。但在互聯網出現后,傳統報業受到巨大的沖擊。
如今,越來越多的讀者轉向免費且通常時效更快的網絡新聞,導致傳統報紙訂戶減少。同時,網絡廣告市場迅速擴張,侵蝕著傳統報紙的廣告市場。過去3年里,美國報業的廣告收入減少了四分之一,相當于約116億美元。
隨著發行量下降、廣告收入劇減,連《紐約時報》等大報都面臨財政困難,中小報紙更是難以生存,已有多家報紙尋求破產保護,另一些則停止發行印刷版,只保留網絡版。
事實上,傳統報紙也建立了新聞網站,新聞網站向用戶免費開放,獲得廣告盈利以及報紙的在線訂閱,簡單來說,盈利方式是廣告投放+在線訂閱。但新聞網站帶來的收入要么沒有實現,要么還無法支撐起高質量的新聞生產。
由于現行的以廣告為主的盈利模式并未為大多新聞媒體帶來收支平衡。據了解,報紙新聞的采寫需要成本,付費的在線訂閱卻在減少,讀者習慣了在網絡上免費獲得內容,但網絡的廣告卻又不足以彌補現實的成本與收入不斷下滑相對應的卻是不斷上漲的印刷和發行成本,令國外一些新聞媒體繼續尋求新的盈利模式。
然而,如今盛行的觀點卻是:網上的一切都應免費。在這一教條的束縛下,科技企業都涌向本來就不大的網絡廣告市場,以期將流量轉化為真金白銀。
互聯網巨頭曾以為,只要網站聚集足夠的人氣,廣告商便會自動自覺地掏錢出來做廣告,但近年證明,這條網站的盈利金科玉律開始受到動搖—巨大瀏覽量不一定帶來巨大收益。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