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記者偽造《李鴻章回憶錄》
2009-10-09 14:51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編:何溢寰
- 摘要:
- 早在曼尼克思偽造《李鴻章回憶錄》之前,倫敦《泰晤士報》的著名記者濮蘭德就有過偽造慈禧傳記的歷史。在他的偽史書中中,慈禧不僅是個女獨裁者,還是個墮落的性變態,后來人們所耳熟能詳的那些慈禧的丑聞,幾乎都是發端于此。
轟動和虛構
曼尼克思的出色才華,令他創作的“李鴻章日記”引起了媒體的強烈關注。紐約《太陽報》請專家對這些“日記”進行了鑒定,確認為真品,便迅速為曼尼克思開設了專欄,名為《李鴻章日記:根據中國廣東的原始資料編譯》。隨后,倫敦的《觀察家報》主動來信,希望能在他們報紙上開專欄,并保證將提供比《太陽報》專欄大一倍的版面以及高達1000美元的稿費。
曼尼克思欣然接受。于是,“李鴻章”同時在大西洋兩岸暢談他的人生、事業,評論當世的偉大人物,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一時間洛陽紙貴,人們爭相傳閱。
曼尼克思獲得了巨大的名聲,夏威夷總督福瑞爾干脆下令給他減刑,他實際只在監獄中呆了8個月。出獄后,經濟上大為寬裕的曼尼克思,在著名的馬諾阿山谷(Manoa Valley)安了家,專心寫作。
但曼尼克思并不滿足現狀,又“組建”了一個“太平洋聯合通訊社“(The Pacific Associated Press),親自出任主席。此外,這家“通訊社”的總經理利昂納德(Wm. G.. Leonard)、秘書瑞桑樂(Carl von Ressengler)和司庫等人,雖然都堂皇地在公司信箋中印了大名,但實際上都是曼尼克思虛構出來的人員。這家“通訊社”給美國的各家報刊總編輯寫信,推銷他們的新聞服務。這些信的落款則為奉天、新加坡或悉尼,以顯示通訊社在亞太地區的龐大網絡。但在新聞圈內,“太平洋聯合通訊社”并不如預想中受歡迎,曼尼克思便只好關閉了他那些子虛烏有的北京、東京和海參崴“分社”。
就在曼尼克思在和自己的想象糾纏不清時,《李鴻章回憶錄》開始遭到嚴峻的挑戰。
質疑
問題出在書中李鴻章訪問歐美的部分。
該書在英國出版后,一些英國漢學家就發現了李鴻章訪問歐美的一些細節有問題,但真正的致命挑戰發生在美國。挑戰者是大名鼎鼎的波士頓人杜維德(E.B. Drew)。他在大清海關任職多年,精通中文,與李鴻章關系很深。李鴻章1896年訪美期間,他全程陪同。
引起杜維德懷疑的,是曼尼克思的《李鴻章回憶錄》中所載李鴻章在美國最后一天的日記。書中,李鴻章在返回中國的前一晚,在舊金山寫道:
“今天,我的朋友們帶我參觀金門灣,這是我第一次從世界的這一邊看到遼闊的太平洋。真難以相信它如此遼闊萬里。當我登上舊金山海灣入口處的高高懸崖,舉目眺望,我似乎能看到自己美麗的祖國。那些有關我的非議和責難,我一概不予理睬——我只有一顆中國心。在這里,我仿佛看到了皇上,我屈膝向他下跪;我也仿佛看到了天津、廣東和漢口,這些我曾經熱愛并將永遠熱愛的地方。我回到住處后,良久無言,這幾個月來我走遍了世界,現在唯一期盼的,就是能親吻到祖國的土地!”
這段聲情并茂的文字至今讀來還令人感動。但問題是,李鴻章在美時,為了表示對美國排華政策的不滿,拒絕訪問排華嚴重的美國西部,為此,李鴻章輾轉取道加拿大溫哥華登上回國的郵輪。作為“全陪”的杜維德,與李鴻章一起在溫哥華的酒店中度過了美洲大陸的最后一天,李鴻章怎么可能跑到遙遠的舊金山金門灣去眺望祖國、大發感慨呢?
杜維德由此生疑,并對這本書做了細致地勘對,又發現了很多問題。他斷言,這本書至少有一部分是偽造的。杜維德將自己的意見告訴了霍敦?密夫林出版社,并交給了美國《國家》雜志。
一石激起千層浪,更多的質疑紛涌而來。倍受壓力的霍敦?密夫林出版社決心徹查。但他們堅信,即使該書有重大錯誤,但絕不可能是完全偽造的。他們希望與曼尼克思親自溝通,以便澄清種種傳言,給讀者一個交代。
這時,曼尼克思卻“不見”了。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