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倒向谷歌 數字版權走入尷尬
2009-11-26 13:00 來源:中華印刷包裝網 責編:樂軒
- 摘要:
- 更重要的是,圖書的生命周期也將改變。根據長尾理論,無論多么暢銷的書,當銷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后續的市場需求不足以再版的話,出版社也不會去做這賠本買賣的,但在版權數字化之后,長期的零散的用戶需求合并之后,反而有可能超過高峰時期的銷量。
【CPP114】訊:編者按:或許能夠預見一種改變——消費者像拋棄cd卡帶一樣拋棄書籍,只在互聯網、手機和電子書上閱讀,出版業其實在互聯網時代早就危機四伏。谷歌圖書館的到來和最近沸沸揚揚的中國版權談判只是導火索,讓產業鏈的每個環節更好地去思考和迎戰一個全新的數字出版業。
如果不是由于谷歌“版權門事件”引起的高度曝光率和關注度,在中國談“版權”其實是一個有點“奢侈”的話題。
在這次“人人喊打”的版權門事件中,一方是維權斗士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另一方是聲稱“從不作惡”的谷歌,雙方博弈的焦點就是“版權保護”。
僅僅是因為“谷歌圖書館”的出現,傳統出版行業才開始出現版權危機的嗎?當然不是。只是“版權門”事件再次讓版權問題得到各方關注。
姑且不論谷歌在版權問題上到底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在雙方利益博弈的背后,不可否認的是,一個版權的數字化時代正在來臨。問題在于,我們以何種方式,何種姿態迎接這個新世界。
一個作家的版權賬
就在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和谷歌還在為版權費的賠償和支付方式問題而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身為新生代作家之一的韓寒卻在博客中表示:我接受谷歌的60美元,并歡迎谷歌掃描我的圖書。
韓寒當然并不是突發奇想,他是充分考慮以及深刻對比后才有了這個結論。
韓寒從1999年開始出書,到現在已經做了10年的作家,作品也有近100本之多,不過10年下來,韓寒所得到的數字版權的所有收益不超過1000元人民幣,也就是平均每年100元,平均寫一本書通過數字閱讀可以賺10元。
他還在博客中坦言,也曾經有可能通過網絡閱讀收到一萬元的巨款作為稿費,并于2000年和某中文網站簽下了電子版權,但在點擊和下載量終于接近1萬的時候,所有的數據都變為0,至于數字版權和稿費一事,大家也都不再提起。
而現在根據谷歌提出的方案,如果作者不愿意其作品出現在谷歌上,可以通知谷歌刪除其作品,如果愿意被谷歌搜到,則可以與谷歌一起分享下載、廣告、印刷書販賣等商業模式的收益,其中版權人、發行人占63%,37%歸谷歌所有。
韓寒認為,即使把這個分成模式跟傳統的圖書出版模式相比,仍然是有競爭力的,他仍然愿意將他的書與谷歌合作。
其中的關鍵是,因為谷歌提出的60美元的價格只是描述書的目錄和有限的章節,如果有人要全文下載,還需要另外付費,韓寒認為,作者能拿到接近七成的分成是非常合理的,因為在傳統的圖書出版產業鏈中,作者只能拿到最終圖書價格的一成作為稿費,而書店能拿到四成到五成。
在傳統的出版產業中,一本價格為30元的書,作者一般只能拿到3元的稿費,發行量超過10萬甚至百萬的只能是鳳毛麟角的幾個作家,以10萬本計算,作者能拿到30萬稿費。但同樣一本書放在網上,如果點擊量過千萬次,假設其中只有20%的用戶愿意付費下載或查看,再假設下載一本書只要2元錢,那根據谷歌分成模式,作者能得到的收入為(1000萬×20%×2元×63%)=252萬元。
電子書改變了誰?
造紙術和印刷術的出現讓幾千年的出版業源遠流長,而在現代出版技術出現之后,整個行業更是呈現幾何級的加速增長,現在,整個行業又站到了第三次變革的門檻上。
互聯網傳播方式的出現,特別是將有版權的作品直接放到網上供用戶下載或者查看,對于作家們來說,實在是一件又愛又恨的事。
愛的是,不少名氣不大的寫作愛好者終于有了一個更加便捷的發行渠道,不用擔心因為沒有名氣而受到出版商的冷眼,網絡上大量的粉絲能迅速提升其知名度,在此基礎上再去出書就比較容易了。恨的是,即使是出版的新書也有可能被再次放到網上,如果所有人都去網上免費看,而不去書店里購買,那作者的收益就岌岌可危了。
相比于街邊小店的紙質盜版書,互聯網的這種功能,或者說電子書的出現無疑給“盜版”加上了一對翅膀,使盜版可以批量化、規;l展。此外,直接用手機閱讀免費小說也逐漸成為很多手機用戶的重要習慣。
有數據表明,2008年,我國出版書籍30萬種,達68.6億冊,到2008年底為止,規模和收入均超過百億的出版社集團僅有鳳凰出版傳媒[11.63 0.09%]集團一家而已。而據新聞出版總署統計,截至2008年底,中國數字出版業的整體收入達到530億元,比2007年增長46.42%。
版權電子化仍然意味著將傳統出版行業的產業鏈環節全部打散之后重新排列。在傳統的出版產業鏈中,主要包括作者、出版社以及書店這樣幾個環節,在作者與出版社之間可能還有民營書商,與書店并行的發行渠道還有當當這樣的網上書城。但在電子書出現之后,產業環節中將只有作者以及電子渠道兩個環節。
那么,造紙廠估計要收入銳減,印刷廠、出版社以及書店和各地的圖書市場估計也要關門倒閉了。但作家們應該不用再喊窮了。在傳統的出版行業中,如果一本書的發行量和銷量低于一定規模,出版社是不愿將其出版的,但在電子書之后,情況就不一樣了,哪怕只有少量讀者,作者仍然可以得到收入,哪怕只是有限的。
更重要的是,圖書的生命周期也將改變。根據長尾理論,無論多么暢銷的書,當銷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后續的市場需求不足以再版的話,出版社也不會去做這賠本買賣的,但在版權數字化之后,長期的零散的用戶需求合并之后,反而有可能超過高峰時期的銷量。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FT社評:默多克抵制谷歌值得關注
文著協與谷歌第二輪會談取得成果
谷歌圖書計劃是解放還是侵害作者權益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