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極書局關閉 民營書店夢想如何繼續
2010-02-02 00:00 來源:民主與法制時報 責編:Victoria
- 摘要:
- 近年來,已經有多家民營書店先后經歷危機。席殊書屋、明君書店、思考樂書局等曾在京滬名噪一時的民營連鎖書店,都因為欠款、欠薪相繼關門或被收購。民營書店在上世紀80年代出現,在90年代形成高峰,到如今的生存艱難,背后的原因令人關注。
“但我們會為理想堅守。”胡忠說。今年4月,北京紙老虎圖書有限公司在永旺國際商城購物中心一個3000多平方米的書店將開業。胡忠表示,今年將對所有門店進行改造,擴大圖書銷售面積,為會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如組織公益活動、辦講座、設論壇等。而據了解,光合作用書房北京的新店也將開業。關波曾經給記者描述過他心中的書店:“一個規模沒有第三極書局大的書店,但能讓人們在買書的同時,喝喝咖啡,做一些健身等,書店還可以利用WEB2.0技術在網上做成若干社區,形成豆瓣網似的吸引力。”
業內人士表示,更希望政府相關部門給予民營書店更多的關注與支持。比如改善書店的從業環境,降低或取消相關稅費,實實在在地減輕經營書店的成本,增加書店的存活機會。也許,今天民營書店的困局,已到了期待更多人關注的時候了。
光有理想遠遠不夠
1月20日,國內最大的民營書店——第三極,因經營不善,資不抵債,宣告停業。
3年前,紅極一時,立志要做“全球最大的品種書店”;3年后,門可羅雀,有的是若干供應商連夜堵門,索要書款。第三極的慘淡收場,為原本就不景氣的民營書店市場,增添許多悲壯的色彩。
第三極的倒下,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它是圖書市場競爭與重新洗牌的結果。
第三極,寓意能與南北極媲美的喜馬拉雅。一家民營書店有如此雄心與理想,令人感佩?上偷乖“三極”上:規模極大,注定成本極高——兩萬平方米,看似威風八面,但在寸土寸金的中關村,沒有雄厚的后續資金鏈,注定無以為繼;品種極多,但是分類雜亂——30萬種圖書,5萬種音像制品,但缺乏專業化的管理與展示方式,讓消費者容易疲憊而難有所獲;設想極好,但吸引力有限——雖然它試圖打造一個文化主題商場,但是,它既未有效地云集文化精英,也未能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購買體驗。
有人把第三極的倒下,歸咎于中關村地區殘酷的圖書價格戰,我并不認同。我更感嘆,在網上售書蓬勃興起后,實體圖書大賣場遭遇瓶頸。時間是寶貴的,網上購書,為人們節省了時間,愿意花時間去書店感受文化氛圍的人,畢竟是少數。租金不斷攀升,印刷價格上漲,物流成本增加,讓實體書店特別是圖書大賣場利潤空間日益狹小。
更為重要的是,很多人寧可花幾百塊錢吃飯喝酒,看電影看演出,卻不愿意花幾十塊錢買一本書。這一消費習慣,短期之內很難改變,也將制約圖書零售商的生存。
私下以為,書店要生存,必須要學會做小,把體驗做足。貪大求全,吃遍天下,國有書店尚且做不到,何況勢單力薄的民營書店?
在一個城市的不同階層、不同文化的聚集區,都應有不同的書店生存空間。與其乞求能享受與國有書店的同等待遇,倒不如反求諸己,朝專業化、差異化的方向發展。就在第三極旁邊,有萬圣書園等小型民營書店,它就專注于學術著作,并引進沙龍、講演等活動。雖然不知道盈利幾何,但至少還活著,不會大起大落,而且還打響了自己的品牌。
做文化,必須有理想。但光有理想,是遠遠不夠的。第三極的倒下,是經營不善的大賣場模式的倒塌,但不是文化理想的倒塌。從這個意義上說,它的倒下,比它當初的崛起,意義更為深遠。
1月15日,北京市律師協會發布通知:自1月18日起,北京市律師事務所實習人員必須提交檔案存放在北京市所屬人才機構的證明,否則不受理實習申請。這個規定,被解讀為律師行業的戶籍歧視:如果連實習都解決不了,律師執業將更為困難。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數據顯示2009年民營書店銷售呈現負增長
3年巨虧7800萬價格戰拖垮北京最大民營書店
超五成民營書店已倒閉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