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閱讀狀況調查:紙媒體地位依舊
2010-04-07 09:42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報 責編:樂軒
- 摘要:
- 在調查樣本中,有一部分就是首都圖書館的讀者,但是從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出,書店閱讀的比例仍然遠遠高于圖書館閱讀比例。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讓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將書店與圖書館進行對比。首先,在圖書質量和更新方面。書店以市場為導向,以售書為目的,而書店面積有限,要緊跟形勢,抓住讀者的需求,書店必須保持很高的圖書更新率,因此在書店可以找到最新出版的各個領域的圖書。
【CPP114】訊:近期,新華書店讀者調查中心對首都圖書館、王府井書店和北京國際圖書城等北京比較有代表性的地區發放了問卷調查表。本次共發出調查表600份,回收400份,有效調查表為380份,有效率達95%。參與此次調查的380份有效樣本中,男性讀者為174人,占45.8%,女性讀者為206人,占54.2%。
從年齡結構來看,參與調查的讀者主要集中在19歲到45歲之間,共305人,占所有參與讀者的80.3%,其中25歲到30歲的讀者最多,占到讀者總數的38.9%。
從學歷構成看,參與調查的讀者中,大學本科人數達到51%,其次是大專人數占24.7%,參與調查的讀者學歷普遍較高,這與抽樣調查選擇的場所不無關系。
從職業構成看,參與調查的讀者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占38.4%;其次是商業、服務業人員,占17.1%;科研人員、文職人員、執法人員、學生、私營個體、文化傳媒、離退休人員所占比例相差不多,均在5%左右。
由于有的題目為多選題,因此統計人數之和有可能超過380、比例之和超過100%。
紙質媒體地位難以撼動
隨著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日趨成熟,讀者獲取信息的形式更加豐富,網絡以及手機等便攜設備的廣泛應用,打破了傳統紙質媒體一統天下的局面,并迅速搶占閱讀市場,這些新興媒體具有紙質媒體無可比擬的優勢——更新快、費用低、方便攜帶。報紙行業是受到新媒體沖擊最大的紙質媒介,國內外許多報紙瀕臨倒閉,一些報紙正向數字化、網絡化發展。那么現在讀者的閱讀習慣是否真的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呢?
調查數據分析結果顯示,絕大多數讀者的閱讀習慣并沒有發生顯著變化,他們主要通過紙質媒體進行閱讀。在380名讀者中,通過圖書閱讀的有324位,占85.3%;通過雜志閱讀的有254位,占66.8%;通過報紙閱讀的有234位,占61.6%;通過網絡閱讀的讀者只有147位,占38.7%;通過掌上設備閱讀的讀者22位,所占比例不到6%,可見紙質媒體的地位相當穩固,新媒體閱讀目前還只是傳統紙質閱讀的一種輔助和延伸。
紙質閱讀對于深層次知識研讀和深度學術交流仍然是適合老少的一種載體,最能夠表現和傳達細致入微的情感和深刻思想,代表著一種閱讀的傳統和理念。雖然在我們的調查數據中顯示,紙質媒體具有不可替代性,但不可否認的是,網絡閱讀、數字媒體這樣的新興媒介具有不可阻擋的發展前景。
多數讀者閱讀狀況良好
從調查結果中發現,在每周閱讀時間的選項中,有125人達到2小時至7小時,占32.9%;有160人達到7小時至15小時,占42.1%;每周閱讀時間在2小時以下的有62人,占16.3%?梢姡薪84%的人每周閱讀時間都在2小時以上。從每月閱讀圖書本數來看,不看書的僅7人,占1.8%;看1本至3本的有161人,占42.4%;看3本至5本的有180人,占47.4%;有32人看5本以上的圖書,占總數的8.4%。
可見無論是從閱讀時間還是從閱讀圖書本數來看,多數人有著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樣本空間中,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占有近四成的比例,他們中每周閱讀時間達2小時至7小時的占19.2%,每周閱讀時間達7小時至15小時的占66.4%,而他們中每月閱讀圖書本數有3本至5本的比例高達78%。不可否認,這一部分職業人群具有學歷較高、熱愛讀書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調查總體的閱讀水平。由此我們也可以欣喜地看到,作為社會發展中流砥柱的這部分人群,已經基本養成了閱讀的良好習慣。
從閱讀目的來看,有61%的讀者為了學習新知識、新技能而閱讀,54%的讀者為了工作需要而閱讀,49%的讀者讀書則是為了提高修養、增長見識,43%的讀者把閱讀當做休閑娛樂的一種方式。由此可見,讀者閱讀的目的最主要是為了滿足求知欲,其次才是為了勝任工作。同時,提高修養、增長見識和休閑娛樂的比例也很高,體現出閱讀無論是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這組調查數字向社會上普遍詬病的所謂“功利閱讀”提出了有力的反駁。的確,倡導全民閱讀的根本目的在于構建學習型社會,營造全社會的書香氛圍,僅為功利目的而讀書,從一定程度上講,違背了倡導全民閱讀的初衷。
小說散文類圖書最受歡迎
調查的讀者中,閱讀圖書的種類主要集中在4個方面:小說散文類、學術文化類、生活健康類和人物傳記類,分別占65.3%、43.8%、36.8%和23.8%的比重,而經濟管理類圖書只列第五名,占17.8%的比例。少兒類所占比例最低,不足2%。政治軍事類、計算機類、科普類、英語類都各占10%左右的比例。
小說散文類圖書有著廣泛的閱讀群體,銷售排行一直名列前茅,從歷史小說《明朝那些事兒》系列、探險類小說《藏地密碼》系列,再到職場類小說《杜拉拉升職記》系列,體現出小說類圖書的趨勢正向大眾化、娛樂化、實用化發展。健康類圖書在金融危機中異軍突起,人們在沉重的工作壓力中越來越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求醫不如求己》和《從頭到腳說健康》是最成功的兩個范例。在經過2007年井噴式增長后,經濟類圖書隨著金融危機的來襲持續走低,投資類圖書中理財炒股方面的圖書已經淡出市場。在金融危機面前,人們更多地去思考和分析,經濟類圖書的熱點轉向了有關金融危機的思考和經濟學家對宏觀經濟的分析。
宣傳和價格影響閱讀
新書的信息要及時傳遞給讀者,還得依靠廣告的力量。調查顯示,有55.8%的讀者是通過廣告宣傳了解新書的。據此數據分析,出版社應該跳出只負責出版圖書的局限性,加強與書店合作,加大宣傳圖書的力度,通過各種途徑將新書信息更快地傳遞給讀者。如今,新書宣傳多采取作者簽售、發布會活動等形式,活潑有余但內涵不足。調查中,有讀者反映,如今的新書發布活動像是作秀,更希望能夠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挖掘書香內涵,真正培養民眾閱讀興趣。
另外,一本新書口碑的好壞對該書信息的傳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52.5%的讀者是通過親友介紹了解新書的,而通過逛書店了解新書的讀者占46%,關注網絡排行榜的讀者占23.3%。
影響閱讀的主要因素是“書價過高”,持這種態度的讀者比例為67.5%;其次,是“沒有時間讀書”,占41.3%。“缺少讀書氛圍”和“不知道如何選擇好書”的各占10.8%和9.5%的比例。選擇“不愛看書”的比例非常少,只有1%。對于書價的看法,讀者認為是偏高的,再加上去年紙價的上漲,導致圖書價格普漲2元至5元,無疑更加深了讀者對書價過高的認定。“沒有時間讀書”的讀者占了這么高的比例值得我們深思。如果說是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導致人們“沒時間讀書”,那么為什么生活節奏比中國快得多的日本的國民閱讀率比中國高得多呢?專家指出,從小沒有養成閱讀習慣是影響閱讀率的真正原因。
圖書館借閱率不高
調查數據表明,讀者主要是通過書店購買的途徑來閱讀圖書,比例高達67.5%,在書店閱讀也占了50.8%的比例,而到圖書館借閱的比例僅有22.3%,甚至比上網購買的27.3%的比例和網上瀏覽的24%的比例還低。
在調查樣本中,有一部分就是首都圖書館的讀者,但是從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出,書店閱讀的比例仍然遠遠高于圖書館閱讀比例。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讓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將書店與圖書館進行對比。首先,在圖書質量和更新方面。書店以市場為導向,以售書為目的,而書店面積有限,要緊跟形勢,抓住讀者的需求,書店必須保持很高的圖書更新率,因此在書店可以找到最新出版的各個領域的圖書。而圖書館以公共服務為目的,沒有市場驅動,受財政撥款制約,新書更新慢,很多館藏圖書都是舊書、老書,書中的知識和觀念已經不能符合讀者的需求。其次,遍地開花的大大小小的書店,使讀者可以很隨意地到附近的書店看書,而圖書館數量跟書店相比實在太少,讀者專門去圖書館借閱要花費不少時間。而且圖書館開、閉館時間和讀者工作時間有很大的重疊,再加上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除了節假日和周末,讀者很難有時間和精力去圖書館借閱。雖然圖書館在借閱條件和閱讀環境方面均優于書店,但是這些并不能滿足讀者主要的閱讀需求。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北京新聞出版局通報批評北苑印刷公司
北京雅昌公司榮獲2009年度“北京市綠色企業”稱號
2010印刷業職業技能競賽裁判員培訓在北京開班
從年齡結構來看,參與調查的讀者主要集中在19歲到45歲之間,共305人,占所有參與讀者的80.3%,其中25歲到30歲的讀者最多,占到讀者總數的38.9%。
從學歷構成看,參與調查的讀者中,大學本科人數達到51%,其次是大專人數占24.7%,參與調查的讀者學歷普遍較高,這與抽樣調查選擇的場所不無關系。
從職業構成看,參與調查的讀者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占38.4%;其次是商業、服務業人員,占17.1%;科研人員、文職人員、執法人員、學生、私營個體、文化傳媒、離退休人員所占比例相差不多,均在5%左右。
由于有的題目為多選題,因此統計人數之和有可能超過380、比例之和超過100%。
紙質媒體地位難以撼動
隨著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日趨成熟,讀者獲取信息的形式更加豐富,網絡以及手機等便攜設備的廣泛應用,打破了傳統紙質媒體一統天下的局面,并迅速搶占閱讀市場,這些新興媒體具有紙質媒體無可比擬的優勢——更新快、費用低、方便攜帶。報紙行業是受到新媒體沖擊最大的紙質媒介,國內外許多報紙瀕臨倒閉,一些報紙正向數字化、網絡化發展。那么現在讀者的閱讀習慣是否真的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呢?
調查數據分析結果顯示,絕大多數讀者的閱讀習慣并沒有發生顯著變化,他們主要通過紙質媒體進行閱讀。在380名讀者中,通過圖書閱讀的有324位,占85.3%;通過雜志閱讀的有254位,占66.8%;通過報紙閱讀的有234位,占61.6%;通過網絡閱讀的讀者只有147位,占38.7%;通過掌上設備閱讀的讀者22位,所占比例不到6%,可見紙質媒體的地位相當穩固,新媒體閱讀目前還只是傳統紙質閱讀的一種輔助和延伸。
紙質閱讀對于深層次知識研讀和深度學術交流仍然是適合老少的一種載體,最能夠表現和傳達細致入微的情感和深刻思想,代表著一種閱讀的傳統和理念。雖然在我們的調查數據中顯示,紙質媒體具有不可替代性,但不可否認的是,網絡閱讀、數字媒體這樣的新興媒介具有不可阻擋的發展前景。
多數讀者閱讀狀況良好
從調查結果中發現,在每周閱讀時間的選項中,有125人達到2小時至7小時,占32.9%;有160人達到7小時至15小時,占42.1%;每周閱讀時間在2小時以下的有62人,占16.3%?梢姡薪84%的人每周閱讀時間都在2小時以上。從每月閱讀圖書本數來看,不看書的僅7人,占1.8%;看1本至3本的有161人,占42.4%;看3本至5本的有180人,占47.4%;有32人看5本以上的圖書,占總數的8.4%。
可見無論是從閱讀時間還是從閱讀圖書本數來看,多數人有著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樣本空間中,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占有近四成的比例,他們中每周閱讀時間達2小時至7小時的占19.2%,每周閱讀時間達7小時至15小時的占66.4%,而他們中每月閱讀圖書本數有3本至5本的比例高達78%。不可否認,這一部分職業人群具有學歷較高、熱愛讀書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調查總體的閱讀水平。由此我們也可以欣喜地看到,作為社會發展中流砥柱的這部分人群,已經基本養成了閱讀的良好習慣。
從閱讀目的來看,有61%的讀者為了學習新知識、新技能而閱讀,54%的讀者為了工作需要而閱讀,49%的讀者讀書則是為了提高修養、增長見識,43%的讀者把閱讀當做休閑娛樂的一種方式。由此可見,讀者閱讀的目的最主要是為了滿足求知欲,其次才是為了勝任工作。同時,提高修養、增長見識和休閑娛樂的比例也很高,體現出閱讀無論是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這組調查數字向社會上普遍詬病的所謂“功利閱讀”提出了有力的反駁。的確,倡導全民閱讀的根本目的在于構建學習型社會,營造全社會的書香氛圍,僅為功利目的而讀書,從一定程度上講,違背了倡導全民閱讀的初衷。
小說散文類圖書最受歡迎
調查的讀者中,閱讀圖書的種類主要集中在4個方面:小說散文類、學術文化類、生活健康類和人物傳記類,分別占65.3%、43.8%、36.8%和23.8%的比重,而經濟管理類圖書只列第五名,占17.8%的比例。少兒類所占比例最低,不足2%。政治軍事類、計算機類、科普類、英語類都各占10%左右的比例。
小說散文類圖書有著廣泛的閱讀群體,銷售排行一直名列前茅,從歷史小說《明朝那些事兒》系列、探險類小說《藏地密碼》系列,再到職場類小說《杜拉拉升職記》系列,體現出小說類圖書的趨勢正向大眾化、娛樂化、實用化發展。健康類圖書在金融危機中異軍突起,人們在沉重的工作壓力中越來越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求醫不如求己》和《從頭到腳說健康》是最成功的兩個范例。在經過2007年井噴式增長后,經濟類圖書隨著金融危機的來襲持續走低,投資類圖書中理財炒股方面的圖書已經淡出市場。在金融危機面前,人們更多地去思考和分析,經濟類圖書的熱點轉向了有關金融危機的思考和經濟學家對宏觀經濟的分析。
宣傳和價格影響閱讀
新書的信息要及時傳遞給讀者,還得依靠廣告的力量。調查顯示,有55.8%的讀者是通過廣告宣傳了解新書的。據此數據分析,出版社應該跳出只負責出版圖書的局限性,加強與書店合作,加大宣傳圖書的力度,通過各種途徑將新書信息更快地傳遞給讀者。如今,新書宣傳多采取作者簽售、發布會活動等形式,活潑有余但內涵不足。調查中,有讀者反映,如今的新書發布活動像是作秀,更希望能夠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挖掘書香內涵,真正培養民眾閱讀興趣。
另外,一本新書口碑的好壞對該書信息的傳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52.5%的讀者是通過親友介紹了解新書的,而通過逛書店了解新書的讀者占46%,關注網絡排行榜的讀者占23.3%。
影響閱讀的主要因素是“書價過高”,持這種態度的讀者比例為67.5%;其次,是“沒有時間讀書”,占41.3%。“缺少讀書氛圍”和“不知道如何選擇好書”的各占10.8%和9.5%的比例。選擇“不愛看書”的比例非常少,只有1%。對于書價的看法,讀者認為是偏高的,再加上去年紙價的上漲,導致圖書價格普漲2元至5元,無疑更加深了讀者對書價過高的認定。“沒有時間讀書”的讀者占了這么高的比例值得我們深思。如果說是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導致人們“沒時間讀書”,那么為什么生活節奏比中國快得多的日本的國民閱讀率比中國高得多呢?專家指出,從小沒有養成閱讀習慣是影響閱讀率的真正原因。
圖書館借閱率不高
調查數據表明,讀者主要是通過書店購買的途徑來閱讀圖書,比例高達67.5%,在書店閱讀也占了50.8%的比例,而到圖書館借閱的比例僅有22.3%,甚至比上網購買的27.3%的比例和網上瀏覽的24%的比例還低。
在調查樣本中,有一部分就是首都圖書館的讀者,但是從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出,書店閱讀的比例仍然遠遠高于圖書館閱讀比例。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讓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將書店與圖書館進行對比。首先,在圖書質量和更新方面。書店以市場為導向,以售書為目的,而書店面積有限,要緊跟形勢,抓住讀者的需求,書店必須保持很高的圖書更新率,因此在書店可以找到最新出版的各個領域的圖書。而圖書館以公共服務為目的,沒有市場驅動,受財政撥款制約,新書更新慢,很多館藏圖書都是舊書、老書,書中的知識和觀念已經不能符合讀者的需求。其次,遍地開花的大大小小的書店,使讀者可以很隨意地到附近的書店看書,而圖書館數量跟書店相比實在太少,讀者專門去圖書館借閱要花費不少時間。而且圖書館開、閉館時間和讀者工作時間有很大的重疊,再加上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除了節假日和周末,讀者很難有時間和精力去圖書館借閱。雖然圖書館在借閱條件和閱讀環境方面均優于書店,但是這些并不能滿足讀者主要的閱讀需求。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北京新聞出版局通報批評北苑印刷公司
北京雅昌公司榮獲2009年度“北京市綠色企業”稱號
2010印刷業職業技能競賽裁判員培訓在北京開班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