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著書詳解富陽手工造紙工藝
2010-05-06 00:00 來源:富陽新聞網 責編:Quincy
【CPP114】訊: 一位從事富陽土紙工作和研究幾十年的老人,為了傳承頻臨失傳的富陽手工造紙工藝,在年近八旬時又提筆立著,耗時兩年寫出了一部超過20萬字的《富陽傳統手工造紙》。他的一生,注定與富陽土紙結緣,他就是周關祥。
1950年,年僅20歲的周關祥來到富陽縣供銷社工作。當時正是富陽土紙滯銷的年代,為了尋求富陽土紙的銷路,周關祥被供銷社派往杭州公干。“當時的信息交流場地是茶館,每天一早我都會去喝茶開會,聽各地的紙張價格和相關信息,并向富陽匯報當天收集到的所有信息,感覺自己就像信息傳遞員一樣。”周關祥說,正因為有了這段難忘的經歷,他不僅對整個土紙市場有了更直接的了解,也積累了不少有關土紙的專業知識。
1991年,周關祥受邀參加富陽第一部縣志的撰寫,同一時期,富陽縣供銷社社志開編,周關祥作為領導小組成員之一,負責主筆土紙部分。2005年,退休在家的周關祥又應市史志辦的邀請,又參與了富陽市志的編寫。
從業幾十年年,周關祥從意氣風發的少年郎變成了滿頭白發的老翁。說起當年的種種,周關祥最鐘愛的還是陪伴他一生的富陽土紙。“有時候看著這些土紙標本,就像看到了年輕時候自己走過的路,感覺很踏實。”
為土紙文化奔走
富陽的造紙工藝可以追溯到魏晉,到宋代時已名揚天下。“京都狀元富陽紙,十件元書考進士”的古語更是富陽土紙文化昌盛的真實寫照。2005年,周關祥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雖然當代的富陽土紙種類越來越多,但傳統的手工造紙工藝卻瀕臨失傳。
“老一代的造紙工人都希望孩子能讀書,謀求更好的出路。如今機械化造紙對傳統手工造紙的影響也很大。”說起這些,周關祥無不憂慮,“由于手工造紙太辛苦,成本又高,且產量不及機械化生產。很多老師傅的手藝沒人繼承,實在很可惜。”
完成調查后,周關祥當即寫下了一份報告,翔實記錄了富陽土紙文化的現狀,并抄送相關部門,希望能夠得到重視。2006年5月8日,他所寫的《富陽手工造紙歷史與現狀》一文在本報刊登。隨后,周關祥與本報記者與上官、湖源、鹿山等地的造紙老藝人們取得了聯系,并引發了一段“手工造紙文化熱”。“其實我最希望的,還是手工造紙工藝能夠傳承下去,老祖宗的手藝能夠繼續感染下一代。”周關祥說。
晚年提筆立著
2007年10月12日,周關祥家來了兩位“不速之客”。原來,復旦大學的陳剛博士在進行《江南地區傳統造紙工藝的現狀與保護》課題研究時,得知周關祥為拯救富陽手工造紙工藝,進行了大量調查和資料整理工作后,便邀請從事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的同事一同登門拜訪。
數據、圖片、簡報、文稿……一摞摞珍貴資料讓陳剛如獲至寶。在聽完周關祥的詳細介紹后,他當即鼓勵周關祥出一本專著,讓富陽手工造紙技藝永久地保存下去。
“其實從92年退休后,我也想過要把自己寫過的關于富陽土紙的文稿和收集的土紙舊檔、調查資料編匯成冊,但是一直都沒有機會,陳博士的鼓勵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周關祥說,“雖然我也想過幾年清閑日子,但陳博士讓我知道了手中的這些資料,能夠為完整富陽土紙文化做出一點貢獻,突然間就有了責任感。”
在得到了市政府和供銷社的支持后,當時已經77歲的周關祥在經過兩年的辛勤工作后,完成了《富陽傳統手工造紙》一書,送審稿約20多萬字。除了詳細介紹了富陽手工造紙的歷史及技術演變外,該書還通過大量的圖表解釋,系統完整地介紹了富陽手工造紙的工藝流程,和產品產量等情況。“書很快就要出版了,我希望這能對富陽傳統手工造紙的傳承有一點幫助。”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蔡倫古法造紙登陸世博會中國元素區
世博會上的中國造紙元素
金光在海南造紙 水庫水源林遭殃
1950年,年僅20歲的周關祥來到富陽縣供銷社工作。當時正是富陽土紙滯銷的年代,為了尋求富陽土紙的銷路,周關祥被供銷社派往杭州公干。“當時的信息交流場地是茶館,每天一早我都會去喝茶開會,聽各地的紙張價格和相關信息,并向富陽匯報當天收集到的所有信息,感覺自己就像信息傳遞員一樣。”周關祥說,正因為有了這段難忘的經歷,他不僅對整個土紙市場有了更直接的了解,也積累了不少有關土紙的專業知識。
1991年,周關祥受邀參加富陽第一部縣志的撰寫,同一時期,富陽縣供銷社社志開編,周關祥作為領導小組成員之一,負責主筆土紙部分。2005年,退休在家的周關祥又應市史志辦的邀請,又參與了富陽市志的編寫。
從業幾十年年,周關祥從意氣風發的少年郎變成了滿頭白發的老翁。說起當年的種種,周關祥最鐘愛的還是陪伴他一生的富陽土紙。“有時候看著這些土紙標本,就像看到了年輕時候自己走過的路,感覺很踏實。”
為土紙文化奔走
富陽的造紙工藝可以追溯到魏晉,到宋代時已名揚天下。“京都狀元富陽紙,十件元書考進士”的古語更是富陽土紙文化昌盛的真實寫照。2005年,周關祥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雖然當代的富陽土紙種類越來越多,但傳統的手工造紙工藝卻瀕臨失傳。
“老一代的造紙工人都希望孩子能讀書,謀求更好的出路。如今機械化造紙對傳統手工造紙的影響也很大。”說起這些,周關祥無不憂慮,“由于手工造紙太辛苦,成本又高,且產量不及機械化生產。很多老師傅的手藝沒人繼承,實在很可惜。”
完成調查后,周關祥當即寫下了一份報告,翔實記錄了富陽土紙文化的現狀,并抄送相關部門,希望能夠得到重視。2006年5月8日,他所寫的《富陽手工造紙歷史與現狀》一文在本報刊登。隨后,周關祥與本報記者與上官、湖源、鹿山等地的造紙老藝人們取得了聯系,并引發了一段“手工造紙文化熱”。“其實我最希望的,還是手工造紙工藝能夠傳承下去,老祖宗的手藝能夠繼續感染下一代。”周關祥說。
晚年提筆立著
2007年10月12日,周關祥家來了兩位“不速之客”。原來,復旦大學的陳剛博士在進行《江南地區傳統造紙工藝的現狀與保護》課題研究時,得知周關祥為拯救富陽手工造紙工藝,進行了大量調查和資料整理工作后,便邀請從事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的同事一同登門拜訪。
數據、圖片、簡報、文稿……一摞摞珍貴資料讓陳剛如獲至寶。在聽完周關祥的詳細介紹后,他當即鼓勵周關祥出一本專著,讓富陽手工造紙技藝永久地保存下去。
“其實從92年退休后,我也想過要把自己寫過的關于富陽土紙的文稿和收集的土紙舊檔、調查資料編匯成冊,但是一直都沒有機會,陳博士的鼓勵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周關祥說,“雖然我也想過幾年清閑日子,但陳博士讓我知道了手中的這些資料,能夠為完整富陽土紙文化做出一點貢獻,突然間就有了責任感。”
在得到了市政府和供銷社的支持后,當時已經77歲的周關祥在經過兩年的辛勤工作后,完成了《富陽傳統手工造紙》一書,送審稿約20多萬字。除了詳細介紹了富陽手工造紙的歷史及技術演變外,該書還通過大量的圖表解釋,系統完整地介紹了富陽手工造紙的工藝流程,和產品產量等情況。“書很快就要出版了,我希望這能對富陽傳統手工造紙的傳承有一點幫助。”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蔡倫古法造紙登陸世博會中國元素區
世博會上的中國造紙元素
金光在海南造紙 水庫水源林遭殃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