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為何總是“被韓國”
2010-05-24 00:00 來源:山東商報 責編:喻小嘜
- 摘要:
- 韓國人似乎總是與中華文化最精粹的部分過不去,他們不僅搶奪中國的傳統節日,還要霸占中國人的老祖先。此次,李白“被韓國”,再一次讓中韓文化之爭進入人們的視野。那么,我們不妨看一看,這些年,中國究竟有多少老祖宗的東西“被韓國”過。
【CPP114】訊:2005年10月,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的中韓端午節“申遺”之爭,以韓國的勝利而告終。此消息傳到中國,舉國嘩然。
圍繞著端午節申遺之爭,早在韓國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確定以前,就已在中國學術界和民間產生了極大的反響。全國各地每年都會在端午節舉行各種慶;顒,媒體突然曝出韓國率先申請“端午節”為該國文化遺產,國人過的原來是別人的節日,頓時引起軒然大波,F在這個申報還成功了,網上更是噓聲一片。網民在對韓國表達抗議的同時,也對國內某些部門的不作為表達了憤慨。更有網民聲稱:“對韓國人的舉動表示由衷的欽佩,向韓國人致敬,他們是東方傳統文化的優秀繼承者!”
對于網民的憤怒,國內的專家紛紛出來澄清。中國民俗學會秘書長、北大教授高丙中表示:“韓國的江陵端午祭,其實與我們的端午節不是一回事。韓國的端午祭是由舞蹈、薩滿祭祀、民間藝術展示等內容構成,這與中國人吃粽子、劃龍舟、紀念屈原是兩回事。惟一的相同點是時間框架,都是在中國的端午節期間舉行。”
對于中國民眾的抗議,韓國“江陵端午祭”委員會委員長崔鐘卨也作出了解釋:“韓國端午祭同中國端午節的起源截然不同,部分人認為韓國剽竊中國端午節申請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完全是一場誤會。鑒于端午引發的種種不諧音符,我們將率先敞開心扉、消除誤解。”
但民眾對韓國專家的這種說法明顯不買賬。因為在那個時候,“江陵端午祭”已申報成功,而中國原汁原味的端午節申報工作,仍在原地徘徊。去年9月30日,端午節終于申遺成功,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抄襲了韓國神話?
《山海經》
2007年8月,一部名為《蚩尤天皇》的韓國歷史小說,將中華民族始祖之一的蚩尤,追溯為韓國祖先。
隨后,該年的10月,網民們開始熱議一名韓國大學教授的論文。這名教授叫鄭在書,任教于韓國梨花女子大學。鄭在書在文章里點名道姓地指出:“《山海經》中提到的炎帝、蚩尤、夸父及風伯等東夷系的神,均在高句麗古墓壁畫中出現,中國的很多神話傳說,都是源自韓國。”
鄭在書的這些觀點,在中國引起了廣大專家學者和網民的強烈反對。中國人說:“炎帝是中國古代的一個神話人物,除《山海經》外,還見于《左傳》、《國語》、《楚辭》、《史記》等諸多古代典籍。從時間順序上來看,炎帝傳說的產生最遲始于春秋時期,遠遠早于高句麗王朝存在的時期。”
迫于壓力,隨后不久,鄭在書給人民網發來了一份傳真,傳真中說:“認識我的中國友人,大多了解我一貫的學術立場和主張,清楚現在網上對我的爭議是轉述過程中出現的一種偏誤。我的論文被嚴重曲解,令我痛心不已。我明確表明,我從未有過貶低中國文化的觀點。”
除了炎帝之外,韓國人對中國“千古第一圣人”孔子也很感興趣,每年都會舉辦大型的祭孔大典。還有不少韓國學者認為,孔子是朝鮮民族祖先的后代。
同樣被歸入“韓國籍”的還有西施和李時珍。不少韓國人認為東北、山東、河北、浙江是韓國人的故居和文化發源地,因而西施也成了韓國的“文化名人”。在韓國的草藥材市場,《本草綱目》被視作重要文化遺產,而李時珍也被學者考證為“高麗人”。
但這些爭吵大多是部分網民在捕風捉影煽風點火。韓國的文化官員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曾公開表示:“正常人不會說孔子是韓國人”。
只剩下“三大”?
“四大發明”
活字印刷術、渾天儀、豆漿,這些都是中國人熟知的發明。不過,有好些韓國人卻聲稱,它們的發明權歸韓國。
韓國學者敢于宣稱自己是印刷術“起源國”,在于他們手里有“活字實物”、“印刷物文物”兩手證據。一手證據是《白云和尚抄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下稱《直指》)。2001年6月,《直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最古老的金屬活字印刷品;2005年9月,韓國政府資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清州為《直指》舉行了大型紀念活動。
另外一手,是他們根據《夢溪筆談》的記載對畢昇的泥制活字印刷進行了還原,發現了“問題”,例如“易碎”、“不牢固”等等。韓國學者提出,畢昇僅僅還停留在理論階段,只是一個設想,并沒有付諸實施。
《直指》作為韓國金屬活字印刷的“孤證”,被聯合國認定后,在韓國受到了超越國寶的尊崇,宣傳攻勢十分強大。韓國人投入巨資,準備把活字印刷,打造成發展當地旅游業的金字招牌。
除了印刷術,我國渾天儀也被“當成”了韓國國寶。不僅被印上了新版萬元韓幣,由渾天儀改造而成的渾天表,也被韓國列為國寶230號,收藏于高麗大學博物館。
“韓國自稱活字印刷術起源國”的話題,在互聯網上至今仍是熱門話題。大部分網友第一反應都是“憤怒”:“就好比亨利·福特埋頭生產了100多年汽車,最后讓我們對門的二大爺給申請了一個汽車專利,那于情于理于法都是說不通的。”
面對韓國的兩手證據,中國提出了“活字實物”、“印刷物文物”和“印刷發展史”三方面的證據。依照《夢溪筆談》中的記述,后人完全可以再造畢昇當年發明的活字,清朝就有蘇州李瑤、安徽涇縣翟金生用畢昇遺法制泥活字證明可行。2002年,北京印刷學院課題組也完成了這一工作,對韓國學者“易碎”、“常使活字掉下來”等質疑作了明確的否定。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