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集團app:低碳時代的紙業“碳”路者
2010-08-06 00:00 來源:金東紙業 責編:龜山隱真
中國林科院熱林所所長、桉樹專家徐大平認為,在哥本哈根會議之后,中國更應該堅持可持續發展的人工林,“中國已經承諾到2020年再造林4000萬公頃,這必須有一半是人工的。”“就目前來說,我們人工林的采伐木材相當于整個木材采伐量的40%,將來會增加到50%,未來的10年,通過我們國家對林業的一些扶持政策的落實,最后我們國家會轉到60%的木材需求都從人工林方面得到,最后會發展到80%乃至90%的量都是從人工林得到。”
另外,在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人工林還在5個方面具有較大的潛力。
一是通過植樹造林,擴大森林面積,增加碳匯。以app(中國)為例,自1995年開始,app(中國)先后在中國廣東、廣西、海南、云南、河南等。▍^)科學發展速生桉樹、楊樹、松樹、相思、木麻黃等人工林近32萬公頃,在滿足自身對原材料需求的同時,年吸收二氧化碳逾700萬噸,為減緩氣候變暖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是通過提高現有森林資源質量增加碳匯。我國現有森林植被資源的儲碳量只相當于其潛在儲碳量的44.3%。因此,通過合理調整林分結構,強化森林經營管理,能夠大大增加現有森林植被的碳匯能力。
三是通過科學規劃、加強森林保護,減少森林碳排放。企業采取低強度、低影響的采伐作業措施,保護林地植被和土壤,可減少因采伐對地被物和森林土壤的破壞而導致的碳排放。強化對林區內中可燃物的有效管理,建立森林火災、病蟲害預警系統等措施,有效控制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發生頻率和影響范圍,減少碳排放。
四是通過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控制林地水土流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林業企業通過加大生物措施,控制林地水土流失,有助于保護林地土壤,促進和加速森林土壤發育,促使非森林土壤轉化為森林土壤,提高林區土壤“固碳”能力。其外,app(中國)下屬林業公司還建立生物多樣性監測網,掌握林地內的環境因子及環境指示物的變化,維護桉樹林生態功能,在營林過程中充分考慮桉樹人工林生物多樣性維護問題,發揮桉樹人工林生態服務功能,避免或減輕桉樹人工林作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
五是通過適當增加木材使用,開發桉樹作為生物能源,不但可以增加碳貯存,還可以減少利用化石能源生產原材料過程中所產生的較高的溫室氣體排放。木材能源是生物質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利用桉樹生物質能源是一項有前景、有實效的事業,引進發展和選育適應性強、富含揮發性油能源價值高的多功能的桉樹品種進行快速無性繁殖,建立速生豐產桉樹示范林基地,進行栽培工藝特別是施肥研究,以科學的栽培技術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運用植物無性快繁技術來保證優質桉樹種苗的穩定供應,開發研究桉樹木材人造板、紙漿生產與木質廢棄物的能源綜合利用技術,進行提煉工藝理化和燃料特性及綜合開發利用的研究,將其發展成為“綠色石油”,形成一個新興產業,以頂替化石能源,其前景十分光明。
實踐證明,人工林產業的發展不僅能增加森林資源總量,保護天然林資源,滿足木材加工產業的需求,而且,還將在減緩全球氣候變暖進程中發揮積極的不可取代的作用。
在造紙方面,目前,草類制漿cod排放量占整個造紙工業排放量的60%以上,仍然是主要的污染源。只有增加優質長纖維的供給,提高木漿比重,淘汰落后草漿生產線,優化我國造紙原料結構,才能解決我國造紙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因此,造紙業發展“林漿紙一體化”既是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低碳經濟時代的必由之路。
“節能減排”:讓低碳夢想照進現實
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高速發展期,能源消費處于“高碳消耗”狀態。因此,節能減排、推行低碳經濟便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任務。中國科學院發布的《2009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中提出:2020年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目標為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40%~60%,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
低碳經濟對造紙行業節能減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已成必然。但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全球造紙行業十強企業中,絕大部分企業從職能部門到工廠都設立在北美、西歐等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和地區在環保標準和法規的重視程度都遠遠超過發展中國家。
目前,造紙業是我國五大高耗水行業之一,隨著工業用水價格的不斷提高,節省這方面的開支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說大有可為。國內大型造紙企業近年來紛紛投入巨資,用于節水技術和設備的研發及改造,深入挖掘節水潛力,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在節水的同時,如何解決污染物排放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是個不容回避的問題。為有效地控制污染、最大程度地降低造紙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國內以金東、華泰、太陽等為代表的造紙企業,不斷加大技改力度,淘汰落后產能,采用世界先進處理工藝,并通過改善管理、綜合利用等措施,從源頭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和避免生產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開創了一套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其環保指標都優于國家標準,有的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