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與匯率走勢分析
2010-09-09 15:16 來源:勸學網 責編:張健
- 摘要:
-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爆炸式的發展和應用,隨著生產社會化和國際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世界經濟生活的一體化成為當代世界的一個基本特征。與之相伴的世界金融的國際化,是70~80年代以來引人注目的最新發展,金融滲透的深刻性和廣泛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突出鮮明。而匯率作為國際金融關系乃至國際經濟關系正常發展的重要紐帶,已滲透到包圍經濟生活的幾乎一切領域,并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后來,美國、加拿大、瑞士等國紛紛效法,設立外匯平準基金。
這一作法也一直沿用到現在,需要指出的是,只有一國擁有足夠的外匯儲備,才能有效地干預外匯市場,影響匯率短期變動的方向與程度。
第七,心理預期。現實生活中,投資者往往根據自身對未來匯率的主觀評價來決定資本轉移的數量和方向,這對外匯市場有很大的影響,往往起到加大外匯波動幅度的作用。如1995年日元對美元匯率一度持續上升,其中市場交易者的心理預期起到了很大作用。
、廴嗣駧艆R率現狀分析。從1988年起,我國實行官方牌價與外匯市場調劑價并行的匯率雙軌制,并對兩種匯率都采取了有管理的浮動方式進行調整。在此其間,人民幣匯價波動頻繁,尤其1992年以來,調劑市場匯價大幅度變動,對經濟生活產生了一些不良影響。其主要原因是,自1992年春天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推動了進口的需求,對外匯的需求壓力加大。同時,通貨膨脹日益加劇,城鄉人民對人民幣信心不足,紛紛購買外匯保值。因此,這段時期人民幣匯率大幅下跌。另一方面,外匯調劑市場存在嚴重缺陷以及官方干預手段無力,市場失真非常嚴重,投機因素得以乘虛而入,大量的炒買炒賣加劇了外匯的波動。
。保梗梗茨晡覈M行了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一方面實現了多軌合并,推行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另一方面,實行新的結匯、售匯制度。在此背景下,匯率自1994年來一反連續貶值的常態,開始"穩中趨升",其主要原因可分析如下:第一,我國宏觀調控措施開始見效、金融緊縮力度加大、經濟增長速度逐漸降低、需求膨脹得到抑制,因而進口方面不會對人民幣匯率形成貶值的壓力。
第二,外貿公司不再以計劃,而是以經濟效益決定進出口,1993年由120億美元的逆差轉為50多億美元的順差,1994年出口在絕對量上超過進口。同時,原來企業外匯留成部分由于結匯、售匯制的實施流入市場,因此外匯供大于求。
第三,外資大舉進入。由于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外投資者不但可以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更看好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因此,外商投資大幅增加,僅1994年,外商投資資金凈流入330多億美元。另一方面,國內利率高達11%,超過美元利率6個百分點,外國短期資本通過各種形式進入中國,套取利差。
由此,實行多軌合并以來,由于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人民幣資金相當緊張,外資進入又多,所以出現了明顯的外匯供大于求,造成人民幣升值趨勢。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