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20:中國文化產業開啟新十年
2011-01-11 11:36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責編:張健
- 摘要:
- 在“十二五”期間,文化產業的發展在規模上將更接近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增加值將由“十一五”期間占同期gdp的2.5%提高到5%以上。
2006年,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和法國等五個主要發達國家的文化市場規模,占據了全球2/3的份額。而加拿大、中東、拉美、中國和其他亞太、歐洲國家,加起來也僅僅分享了全球文化市場蛋糕的34%。雖然近年來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名列全球四強,但是中國的文化產業總量排在全球第六位,中國的文化出口額排在全球第七位。相反,英國的經濟總量排在世界第五名之后,但是文化出口額卻占全球第二位,并且在音樂制作、時尚設計、多媒體服務、藝術品經營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這恰恰說明,經濟的增長和文化的增長密切相關,但是不完全同步。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高,除了依賴經濟實力的增長,還要求中國精神創造能力的強大、活躍的文化產品和文化要素市場、包容多樣性的文化體制、高質量大批量的文化人才、有效的政府扶持政策、強勁的國際文化貿易能力等。
文化產業增加值將大幅增長
花建表示,在“十二五”期間,文化產業的發展在規模上將更接近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增加值將由“十一五”期間占同期gdp的2.5%提高到5%以上。目前我國文化產業每人創造的平均效益為5萬多元,最高的上海也只有13.69萬元,到“十二五”期間,這些都將會有所改觀。
五年重塑傳統文化產業
“十個一工程”打造文化品牌
中共中央在關于“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這是一個目標,接下來要具體落實”。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表示。
如何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陳少峰認為,品牌的建立是當務之急。“我們沒有足夠吸引力的文化內容特別是品牌化的內容。” 陳少峰表示,品牌是一個國家強大的標志,它是具有高附加價值的產品。三個要素必不可少,明星、企業、產品。“沒有明星就沒有文化產業,炒作也是好事,炒不到國際水準,都是自娛自樂。”陳少峰說,國際商業大片主角叫做國際明星,身價要排在世界前10位。nba有大量明星,中國只有姚明。
在文化產業新的發展時期,陳少峰大力提倡“文化出口的‘十個一’工程”。每年在全球集中推介一個漢字、一個文化元素(如貼春聯)、一個活動(過春節)、一部家庭娛樂電影、一部勵志性質的電視劇、一本暢銷書、一個明星、一個舞臺劇、一首歌曲、一個國際大型會展等等。通過具體的行動和有計劃的實施策略,實現文化元素的全面覆蓋和持續性傳播。
海外并購做大文化企業
貝塔斯曼從一個家族式的印刷企業挺進世界傳媒領域,變成叱咤風云的全球六大傳媒集團之一,其旗下擁有100多個相關的品牌和企業,很多都是在并購中形成的。世界上最大的媒體集團新聞集團,旗下包括《華爾街日報》、《紐約郵報》、《泰晤士報》、《每日電訊》、《鏡報》、《衛報》、20世紀?怂、天空電視臺等諸多內容資源。其掌門人默多克畢生在傳媒領域不斷進行并購,形成了電視報紙雜志電影的傳播鏈條。國際集團在并購中壯大自己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在中國,文化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并不大。民營資本收購美國洛杉磯天下衛視華語電視臺;俏佳人傳媒入主美國國際衛視電視臺;上海電影集團公司正在磋商收購美國影院;保利博納美國上市;中影、華誼兄弟等公司設立海外發行公司……國內文化企業在嘗試拓展海外產業鏈。“但在海外并購的都是影響很小的終端媒體,很難融入美國主流社會,作為過渡這種模式是可以的,今后應該鼓勵國內企業大量走出去,在國際上整合資源,進入到國際主流市場最終才有競爭力。”陳少峰表示。
新媒體再塑文化產業布局
“今年格局已定,數字文化產業會越來越強大,傳統文化產業會逐漸萎縮,特別是報紙、雜志、圖書。未來5年數字文化產業會超過文化產業,重新塑造文化產業的格局。”陳少峰表示。很多地級市在做“十二五”規劃時,將本地廣播、電視、報紙和出版作為重點產業發展。但是從全國來看,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本地的廣播、電視、報紙和出版的發展空間受局限,無法走出去。“一個產業不走出去,只在本地發展,它永遠不能算做產業”,二是新聞出版以后會受到很大沖擊,把萎縮的產業作為很大的產業,這是行不通的。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