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1-24 10:17 來源:???? 責編:Victoria
- 摘要:
- ???????????????????????????????????????????????????????????????????????????????????????????????????????????????????????????????????????????????????????????????????????????
【CPP114】訊:盡管還沒有立春,庭院里的臘梅已經在含苞欲放了。臘梅含苞時,綠葉的邊緣最嫩;一對畫眉翩躚枝頭,艷麗的雄鳥一邊咀嚼,一邊反哺害羞的另一位……這樣的場景如果被賞雪的孩子用數碼相機攝下并送去郵局,能否印成明信片加以發行呢?這在10年前的上海是天方夜譚,但在10年前的東京已經普遍實施了。那年元旦,筆者收到來自東京的明信片,封面是日本傳統的婚禮照;仔細一看是新娘的落款,原來是友人千里之外的告知。這一形式,東京郵局稱之為個性化服務;明信片印制含日本國內郵資的收費約為一張10元人民幣,這在東京是新婚夫婦都能接受的價格。當時的東京,還沒有“創意”的概念。而今天的上海,“創意”已經成為公共常識。
然而,面對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創意到底能怎樣地介入我們的生活?創意產業又如何改進我們的發展形態呢?帶著疑問,筆者最近走訪了上海社會科學院創意產業研究中心。該中心系我國著名創意產業經濟學學科基地,由經濟學家、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先生創辦。筆者走訪期間,厲無畏先生和創意產業經濟學學科負責人王如忠、王慧敏等專家學者給了我耐心的解答,不僅收獲頗豐,也使筆者對未來創意產業的中國化之路充滿了信心。
創意產業:對傳統工業增長模式的揚棄
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創意”從概念到實踐、從西方到中國,走過了不斷清晰自我的蹣跚之路。這一階段的創意產業,逐漸介入中國經濟的發展軌道,可以說既是開放的中國廣泛吸收人類優秀思想成果的最新經典,也是中國城市、中國制造謀求創新與轉型的最初探索。那時,西方世界逐步從“制造”向“創造”漸次轉移,在這一過程中,老牌經濟強國的獨特文化以及個人創造力,亦即“創意”與產業緊密結合,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創意”也由此成為風靡世界的產業新概念。經過這個十年的發展,創意產業已經成為當今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迅速崛起的重要產業。據有關資料顯示,這一階段以西方國家為主體的全世界創意產業每天創造的產值達220億美元,并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遞增。
王慧敏研究員告訴筆者:創意產業的概念最早是英國人提出的,當時曾經領工業化風氣之先的英國制造業實際上已經處在衰落的萌芽狀態中;像曼徹斯特、利物浦、倫敦這樣的老工業城市和著名港口城市,如果不在產業轉型方面取得突破,隨著自然資源的枯竭和商務成本的攀升,在國際經濟新一輪分工中被“邊緣化”是遲早的事。1997年,也就是英國不得不將香港主權回歸中國的那一年,時任首相的布萊爾首次提出了“創意產業”這一概念。英國政府也最早將“創造性”概念引入文化政策文件,在1998年出臺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明確寫入“創意產業”這一概念:“所謂‘創意產業’是指那些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那些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 ”2001年3月13日,英國國家廣播公司首次推出“創意產業帶動有關英國經濟復興”的專題報道,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在歐洲,德國人最早接受了英國人的理念,并且運用到曾經的煤鋼重鎮魯爾老城的改造中。根據英國經濟學家霍金斯的觀點,“核心創意產業”共有15類,其中文化占據其中的13項。它們分別是:廣告、建筑藝術、藝術品和文物交易、手工藝、設計、時尚、電影、音樂、表演藝術(戲劇/歌劇/舞蹈/芭蕾)、出版、玩具、電子游戲、廣播與電視和電視游戲。其余2項屬于科技:研發和軟件;艚鹚乖浿赋,創意產業研究的重點是如何把知識轉化為經濟。后來在發展中,德國人不僅將這些知識業務成功地產業化,改變了自身單純制造業大國的形象;又逐漸將旅游、博物館和美術館、遺產和體育等城市元素納入了創意產業領域。
就在德國人開始大力改造魯爾老城不久,中國人也意識到了傳統工業增長方式的局限性。剛剛過去的十年,中國政府曾經分幾批公布了200座資源(主要是自然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名錄,并且力圖改變其產業結構。這些城市主要在北方,如華北的大同、東北的大慶、中原的鶴壁等。從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階段的上世紀最后20年,這些人口約在200萬左右的中等規模城市,無不為中國工業和中國社會提供了經濟增長的“工業血液”、“工業原料”和社會生活成本,貢獻巨大、消耗巨大。然而,科研投入不足、社會事業滯后、環境問題突出、資源性產品的性價比逐步下降等難題,也在困擾著這些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選擇。資源預測顯示,如果不更新產業發展思路和現有生產方式:大同原煤和大慶原油將在2030年左右消耗殆盡;鶴壁等城市老城區的社會問題將積重難返。而在上海等中國南方的經濟發達城市,厲無畏先生和他的同事們也發現重工業在這里也部分失去了原先不可替代的優勢。同時,土地、工資、交易、信息等商務成本要素的上漲,也使上海等大中城市的傳統工業強項有可能陷入衰退困境。如果沒有創新思維和新產業要素的注入,上海的可持續發展將面臨巨大的挑戰。這時,創意產業理論的中國化及其運用,對上海等中國城市經濟的品質提升起到了催化劑般的作用。
城市重塑:智庫型創意產業研究的探索
在當今中國,成為一流智庫成員而服務于政府決策和社會實踐,是很多經濟學家的理想。而轉型時代的中國經濟,也給了智庫及其成員自身發展的極大空間。在我看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課題是一般意義上的西方經濟學理論所無法解釋和解答的,我們需要自己的理論和可檢驗的實踐操作來豐富自己的信心元素和EM-BA案例。這方面,厲無畏先生和他的同事們作出了大膽探索;也得到了決策者和實踐者的積極肯定。
如去年末,上海社科院先后收到了浙江省諸暨市人民政府、武漢市洪山區人民政府寄來的感謝信,感謝上海社科院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團隊深入基層、實地調研,積極為當地政府決策提供咨詢服務,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諸暨,是位于浙江中部地區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自然風光秀麗,人文資源豐富,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就是當地群眾的驕傲。然而,西施及其傳說能產業化嗎?當地政府一度設立了“西施文化節”,力圖以歷史文化名片來打動企業界、投資者和旅游者;但以筆者曾經的調研,效果并不理想。畢竟,西施的年代過于遙遠,和現代生活與市場消費缺乏關聯;而西施的傳說和楊貴妃的故事相比又明顯單薄,因此“西施文化節”這個框,需要有更充實的內容加以填補。轉機是在2009年,當時,上海社科院創意產業研究中心接受了諸暨市政府的委托,展開了“諸暨珍珠產業文化創意發展規劃課題”的調研。項目小組立足諸暨的轉型發展,通過整合諸暨的自然、經濟、文化社會資源,挖掘諸暨珍珠產業的核心文化內涵,建立諸暨珍珠產業的文化創意價值體系和科技創新支撐體系,為樹立諸暨城市的區域品牌,帶動諸暨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整體操作方案。這一方案,揭示了美人與首飾、珍珠與養生、時尚與健康之間的產業關聯,捕捉到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為今用、厚今薄古”的消費潛力,打通了歷史文化資源和新興產業投資之間的鏈接渠道。其研究成果,對于當地謀劃珍珠產業的未來發展、企業成長和促進珍珠產業創意化、品牌化,具備了點石成金的意義。如今,珍珠創意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對就業和稅收貢獻極大;每年“珍珠創意文化節”和“西施文化節”同時舉辦,也相得益彰地刺激了旅游與會展業的發展。
然而,面對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創意到底能怎樣地介入我們的生活?創意產業又如何改進我們的發展形態呢?帶著疑問,筆者最近走訪了上海社會科學院創意產業研究中心。該中心系我國著名創意產業經濟學學科基地,由經濟學家、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先生創辦。筆者走訪期間,厲無畏先生和創意產業經濟學學科負責人王如忠、王慧敏等專家學者給了我耐心的解答,不僅收獲頗豐,也使筆者對未來創意產業的中國化之路充滿了信心。
創意產業:對傳統工業增長模式的揚棄
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創意”從概念到實踐、從西方到中國,走過了不斷清晰自我的蹣跚之路。這一階段的創意產業,逐漸介入中國經濟的發展軌道,可以說既是開放的中國廣泛吸收人類優秀思想成果的最新經典,也是中國城市、中國制造謀求創新與轉型的最初探索。那時,西方世界逐步從“制造”向“創造”漸次轉移,在這一過程中,老牌經濟強國的獨特文化以及個人創造力,亦即“創意”與產業緊密結合,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創意”也由此成為風靡世界的產業新概念。經過這個十年的發展,創意產業已經成為當今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迅速崛起的重要產業。據有關資料顯示,這一階段以西方國家為主體的全世界創意產業每天創造的產值達220億美元,并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遞增。
王慧敏研究員告訴筆者:創意產業的概念最早是英國人提出的,當時曾經領工業化風氣之先的英國制造業實際上已經處在衰落的萌芽狀態中;像曼徹斯特、利物浦、倫敦這樣的老工業城市和著名港口城市,如果不在產業轉型方面取得突破,隨著自然資源的枯竭和商務成本的攀升,在國際經濟新一輪分工中被“邊緣化”是遲早的事。1997年,也就是英國不得不將香港主權回歸中國的那一年,時任首相的布萊爾首次提出了“創意產業”這一概念。英國政府也最早將“創造性”概念引入文化政策文件,在1998年出臺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明確寫入“創意產業”這一概念:“所謂‘創意產業’是指那些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那些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 ”2001年3月13日,英國國家廣播公司首次推出“創意產業帶動有關英國經濟復興”的專題報道,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在歐洲,德國人最早接受了英國人的理念,并且運用到曾經的煤鋼重鎮魯爾老城的改造中。根據英國經濟學家霍金斯的觀點,“核心創意產業”共有15類,其中文化占據其中的13項。它們分別是:廣告、建筑藝術、藝術品和文物交易、手工藝、設計、時尚、電影、音樂、表演藝術(戲劇/歌劇/舞蹈/芭蕾)、出版、玩具、電子游戲、廣播與電視和電視游戲。其余2項屬于科技:研發和軟件;艚鹚乖浿赋,創意產業研究的重點是如何把知識轉化為經濟。后來在發展中,德國人不僅將這些知識業務成功地產業化,改變了自身單純制造業大國的形象;又逐漸將旅游、博物館和美術館、遺產和體育等城市元素納入了創意產業領域。
就在德國人開始大力改造魯爾老城不久,中國人也意識到了傳統工業增長方式的局限性。剛剛過去的十年,中國政府曾經分幾批公布了200座資源(主要是自然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名錄,并且力圖改變其產業結構。這些城市主要在北方,如華北的大同、東北的大慶、中原的鶴壁等。從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階段的上世紀最后20年,這些人口約在200萬左右的中等規模城市,無不為中國工業和中國社會提供了經濟增長的“工業血液”、“工業原料”和社會生活成本,貢獻巨大、消耗巨大。然而,科研投入不足、社會事業滯后、環境問題突出、資源性產品的性價比逐步下降等難題,也在困擾著這些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選擇。資源預測顯示,如果不更新產業發展思路和現有生產方式:大同原煤和大慶原油將在2030年左右消耗殆盡;鶴壁等城市老城區的社會問題將積重難返。而在上海等中國南方的經濟發達城市,厲無畏先生和他的同事們也發現重工業在這里也部分失去了原先不可替代的優勢。同時,土地、工資、交易、信息等商務成本要素的上漲,也使上海等大中城市的傳統工業強項有可能陷入衰退困境。如果沒有創新思維和新產業要素的注入,上海的可持續發展將面臨巨大的挑戰。這時,創意產業理論的中國化及其運用,對上海等中國城市經濟的品質提升起到了催化劑般的作用。
城市重塑:智庫型創意產業研究的探索
在當今中國,成為一流智庫成員而服務于政府決策和社會實踐,是很多經濟學家的理想。而轉型時代的中國經濟,也給了智庫及其成員自身發展的極大空間。在我看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課題是一般意義上的西方經濟學理論所無法解釋和解答的,我們需要自己的理論和可檢驗的實踐操作來豐富自己的信心元素和EM-BA案例。這方面,厲無畏先生和他的同事們作出了大膽探索;也得到了決策者和實踐者的積極肯定。
如去年末,上海社科院先后收到了浙江省諸暨市人民政府、武漢市洪山區人民政府寄來的感謝信,感謝上海社科院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團隊深入基層、實地調研,積極為當地政府決策提供咨詢服務,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諸暨,是位于浙江中部地區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自然風光秀麗,人文資源豐富,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就是當地群眾的驕傲。然而,西施及其傳說能產業化嗎?當地政府一度設立了“西施文化節”,力圖以歷史文化名片來打動企業界、投資者和旅游者;但以筆者曾經的調研,效果并不理想。畢竟,西施的年代過于遙遠,和現代生活與市場消費缺乏關聯;而西施的傳說和楊貴妃的故事相比又明顯單薄,因此“西施文化節”這個框,需要有更充實的內容加以填補。轉機是在2009年,當時,上海社科院創意產業研究中心接受了諸暨市政府的委托,展開了“諸暨珍珠產業文化創意發展規劃課題”的調研。項目小組立足諸暨的轉型發展,通過整合諸暨的自然、經濟、文化社會資源,挖掘諸暨珍珠產業的核心文化內涵,建立諸暨珍珠產業的文化創意價值體系和科技創新支撐體系,為樹立諸暨城市的區域品牌,帶動諸暨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整體操作方案。這一方案,揭示了美人與首飾、珍珠與養生、時尚與健康之間的產業關聯,捕捉到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為今用、厚今薄古”的消費潛力,打通了歷史文化資源和新興產業投資之間的鏈接渠道。其研究成果,對于當地謀劃珍珠產業的未來發展、企業成長和促進珍珠產業創意化、品牌化,具備了點石成金的意義。如今,珍珠創意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對就業和稅收貢獻極大;每年“珍珠創意文化節”和“西施文化節”同時舉辦,也相得益彰地刺激了旅游與會展業的發展。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