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出版:如何除祛虛火
2011-01-24 10:26 來源:人民網 苗遂奇/文 責編:江佳
- 摘要:
- 如何降下圖書生產與消費的虛火?圖書生產與消費的“真火”應該如何點燃,應該如何添柴加油,保持熊熊火勢?圖書出版應該如何為文化軟實力建設、為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這些問題應當引起全社會特別是出版業界的反思。
市場發育不健全,市場體系不完善。我國圖書市場還存在著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的格局。主渠道的力量不能得到充分整合,二渠道市場時常失序。有的出版社不在開挖優質選題上下功夫,而是通過買賣書號獲利;有的出版社策劃選題不走正途,而通過制造偽書、偽本博取讀者眼球;有的出版社圖書定價不講市場規則,圖書售價折扣混亂。更為嚴重的是,圖書盜版猖獗,盜版形成市場利益鏈。據某家商報調查,北京圖書市場活躍著一支販賣盜版圖書的“地下軍團”,有的書販人均月收入6000元以上,堪比白領。出版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出版社好賣的圖書中,幾乎沒有不被盜版的,比例至少是1:1。一些實力雄厚的盜版者雇用專業人員分析正版暢銷圖書的紙張、封面設計、印刷工藝、裝訂及防偽工藝,利用先進的印刷設備、技術和工藝,印制出的盜版書幾可亂真。
如何降下虛火
我國出版改制目前已進入“深水區”,出版業發展處于戰略機遇期。推動包括圖書出版在內的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體現了黨對文化地位作用認識的進一步深化,F在我國圖書出版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優質圖書供給不足。圖書出版只有自覺把社會責任和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把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目標與堅守文化職責的社會目的統一起來,才能從思想根源上降下虛火,才能把圖書出版的“真火”燒旺。
加快轉變圖書出版發展方式。圖書出版業怎樣才能對經濟增長做出貢獻?從根本上說,還是要靠內容創新、靠為文化繁榮做出貢獻來實現。正如業內一位資深專家所說:“出版本身對經濟產值的貢獻是有限度的,但對文化的貢獻永遠是無限度的。出版事業追求經濟利益需要量力、適度而行,追求文化效用卻永不過度,永無止境。”面對形形色色的經濟利益的誘惑、陷阱和風險,圖書出版必須改變只問經濟數字不問文化創新、積累和傳播,只講經濟效益不問文化收成的粗放經營方式。為什么我們所有出版社的年銷售額加起來還不及一家貝塔斯曼?如何改變出版企業散、弱、小、專業化程度不強、低水平重復出版的弊端?關鍵還是要靠優化圖書結構,出版更多的適合各個階層群眾閱讀的優質圖書。只有靠轉變圖書出版發展方式,才能實現發展速度、發展規模、發展實力與發展質量的均衡,才能實現圖書出版的可持續發展。
強化出版隊伍文化情懷,培育當代出版大師。一個時代的思想文化大廈,必然要有一批大師和大家來支撐,對于圖書出版來說也是這樣。老一輩出版人張元濟、鄒韜奮、胡愈之都是出版領域的大師。張元濟以“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書林努力來”自勵,在上世紀初的文化巨變中,使商務印書館完成了從印刷工廠到出版巨子的蛻變,成為晚清以來普及、傳播新知新學的文化重鎮,在商務這個現代出版企業中書寫了他的文化理想。鄒韜奮、胡愈之更是把出版工作與人民的利益聯系起來,永不放棄文化情懷和責任擔當。這些出版大師的高尚品格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圖書絕不是可有可無的消費品,它們是文化的魂,民族的根;圖書出版是創造性的高智慧勞動,浮躁與浮華、膚淺與喧囂都與繁榮無緣。那種在出版中顛覆準入的原則、降低文化的標準、放棄思想的深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那種在經營中冷落經典的價值、遮蔽精神的光輝、傷害理想的情懷的做法是必須拋棄的。該是圖書出版人更加奮力吹響責任與擔當號角的時候了:雙腳踏在我們堅實的土地上,眼睛向著云端,把中華文化復興的重擔奮力肩起。
運用市場機制,完善市場運作,培育市場活力。運用好市場機制,可以配置好圖書資源,提高圖書資源的使用效率,有效避免重復出版和無效出版。市場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淬火爐,它淬出的應該是符合廣大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能夠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優秀之作。然而,市場不是萬能,市場也會失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圖書出版人更應該堅守文化主體意識、選題創新意識、精品經營意識,不是在市場大潮中打撈文化的泥沙,而是披沙揀金,自覺親近滋潤心靈、凈化人生的耐讀之作。市場運作也要進一步完善,出版者應自覺以道德自律,以法律規約,規范書價無序現象,洞察市場有效需求,引導讀者閱讀提高。政府也要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堅持不懈地打擊盜版行為,保護出版者、著作權人正當權益,保護圖書出版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按需印刷 將占有俄圖書出版市場10%份額
柯達:數碼印刷在圖書出版應用的機遇
廣西報業實力西部地區前列 圖書出版能力全國第8
如何降下虛火
我國出版改制目前已進入“深水區”,出版業發展處于戰略機遇期。推動包括圖書出版在內的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體現了黨對文化地位作用認識的進一步深化,F在我國圖書出版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優質圖書供給不足。圖書出版只有自覺把社會責任和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把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目標與堅守文化職責的社會目的統一起來,才能從思想根源上降下虛火,才能把圖書出版的“真火”燒旺。
加快轉變圖書出版發展方式。圖書出版業怎樣才能對經濟增長做出貢獻?從根本上說,還是要靠內容創新、靠為文化繁榮做出貢獻來實現。正如業內一位資深專家所說:“出版本身對經濟產值的貢獻是有限度的,但對文化的貢獻永遠是無限度的。出版事業追求經濟利益需要量力、適度而行,追求文化效用卻永不過度,永無止境。”面對形形色色的經濟利益的誘惑、陷阱和風險,圖書出版必須改變只問經濟數字不問文化創新、積累和傳播,只講經濟效益不問文化收成的粗放經營方式。為什么我們所有出版社的年銷售額加起來還不及一家貝塔斯曼?如何改變出版企業散、弱、小、專業化程度不強、低水平重復出版的弊端?關鍵還是要靠優化圖書結構,出版更多的適合各個階層群眾閱讀的優質圖書。只有靠轉變圖書出版發展方式,才能實現發展速度、發展規模、發展實力與發展質量的均衡,才能實現圖書出版的可持續發展。
強化出版隊伍文化情懷,培育當代出版大師。一個時代的思想文化大廈,必然要有一批大師和大家來支撐,對于圖書出版來說也是這樣。老一輩出版人張元濟、鄒韜奮、胡愈之都是出版領域的大師。張元濟以“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書林努力來”自勵,在上世紀初的文化巨變中,使商務印書館完成了從印刷工廠到出版巨子的蛻變,成為晚清以來普及、傳播新知新學的文化重鎮,在商務這個現代出版企業中書寫了他的文化理想。鄒韜奮、胡愈之更是把出版工作與人民的利益聯系起來,永不放棄文化情懷和責任擔當。這些出版大師的高尚品格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圖書絕不是可有可無的消費品,它們是文化的魂,民族的根;圖書出版是創造性的高智慧勞動,浮躁與浮華、膚淺與喧囂都與繁榮無緣。那種在出版中顛覆準入的原則、降低文化的標準、放棄思想的深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那種在經營中冷落經典的價值、遮蔽精神的光輝、傷害理想的情懷的做法是必須拋棄的。該是圖書出版人更加奮力吹響責任與擔當號角的時候了:雙腳踏在我們堅實的土地上,眼睛向著云端,把中華文化復興的重擔奮力肩起。
運用市場機制,完善市場運作,培育市場活力。運用好市場機制,可以配置好圖書資源,提高圖書資源的使用效率,有效避免重復出版和無效出版。市場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淬火爐,它淬出的應該是符合廣大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能夠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優秀之作。然而,市場不是萬能,市場也會失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圖書出版人更應該堅守文化主體意識、選題創新意識、精品經營意識,不是在市場大潮中打撈文化的泥沙,而是披沙揀金,自覺親近滋潤心靈、凈化人生的耐讀之作。市場運作也要進一步完善,出版者應自覺以道德自律,以法律規約,規范書價無序現象,洞察市場有效需求,引導讀者閱讀提高。政府也要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堅持不懈地打擊盜版行為,保護出版者、著作權人正當權益,保護圖書出版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按需印刷 將占有俄圖書出版市場10%份額
柯達:數碼印刷在圖書出版應用的機遇
廣西報業實力西部地區前列 圖書出版能力全國第8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