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加快推進文化產業跨越發展
2011-04-29 10:33 來源:湖北日報 責編:江佳
- 摘要:
- 文化產業作為重要的朝陽產業、綠色產業、新興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加快推進文化產業跨越發展,對于湖北省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CPP114】訊:“十二五”時期,湖北省經濟社會發展站在了全新的歷史起點上,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要把跨越式發展寫在湖北“十二五”發展的旗幟上。文化產業作為重要的朝陽產業、綠色產業、新興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加快推進文化產業跨越發展,對于湖北省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化產業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十一五”期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積極出臺相關政策和舉措,不斷優化文化產業發展環境,文化產業呈現出健康向上、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為今后進一步加快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形成新的政策支撐體系。在省委省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先后出臺了《湖北省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業指導目錄》、《關于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重點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特別是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若干意見》,綜合提出了關于推動文化改革發展的財政、稅收、社保、融資、土地城建、捐助、物價等多項配套政策,具有比較高的“含金量”。這些配套政策的相繼出臺實施,初步形成了引導和保障全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撐體系,有效優化了文化產業發展環境,推動了湖北省文化產業穩步健康發展。
形成新的市場競爭優勢。一是市場主體快速成長。湖北省全面實施“三個一批”戰略,推動國有文化集團、民營文化企業和文化戰略投資者競相發展,共同成為湖北省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長江出版傳媒集團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知音傳媒集團年創利稅水平位列全國同行業第一,江通動畫公司列入國家重點出口文化企業,楚天印務總公司等入選“全國百強印刷企業”。二是文化品牌影響擴大。湖北省著力推進文化精品名牌建設,成功培育出《楚天都市報》、《特別關注》等“十大百萬報刊”品牌,在全國獨一無二,被中央領導譽為“湖北現象”。湖北京劇、武漢雜技、長江文藝、銀興院線、江通動畫等系列文化品牌,影響力和輻射力不斷擴大。三是核心板塊逐步崛起。湖北省已初步形成報業、期刊業、出版發行業、廣播影視業、電影放映業、文娛演藝業、文化旅游業、印刷復制業、文博業、動漫游戲業等優勢文化產業。
形成新的產業發展格局。一是產業總量持續擴大。全省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從2006年的286.03億元快速躍升至2009年的556.55億元,基本上翻了一番,2010年上半年達到306.25億元,同比增長16.4%,占同期全省生產總值的4.36%。二是產業園區有效積聚。建成的華中出版物流產業園、楚天傳媒產業園、出版文化城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現代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發揮出強勁的積聚效應和孵化作用,吸引了大量的項目、資金、技術和人才,增強了發展后勁。三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通過舉辦湖北文化產業招商博覽會等大型文化招商活動,全省先后推出1000多個重大文化項目,成功簽約300多個,引進社會資本800多億元,取得金融支持授信1000多億元,全省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
文化產業發展面臨寶貴機遇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發展文化產業的高度重視,標志著文化產業進入了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十二五”時期,湖北經濟社會要實現跨越式發展,離不開強大的文化力量作為內在支撐,文化強省建設已被重點納入湖北跨越式發展的目標之中。湖北省實現文化產業跨越發展,正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
環境條件。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家將繼續完善和實施有關稅收優惠、項目扶持、財政投入以及金融支持等配套文化經濟政策。在全面落實國家和省里已有政策的基礎上,還將采取有針對性的舉措和辦法,如增加扶持優勢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完善湖北華中文化產權交易所功能、設立湖北文化產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組建湖北文化產業促進會等。系列配套政策和重要措施的組合實施,必將產生巨大的疊加效應和助推作用。
市場條件。“十一五”期間,湖北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群眾文化消費需求日趨旺盛,為文化產業發展開辟了巨大的消費市場和廣闊的增長空間。未來一個時期,隨著湖北省“兩圈一帶”戰略深入實施,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湖北經濟將進入投資與消費、外貿和內需更為平衡發展的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將逐步邁進軟硬共同驅動替代硬驅動、知識創意力量更加彰顯的新階段,文化產業勢必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科技條件。以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為方向和代表的高新科技日新月異,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加快研發,科技創新成果大規模推廣應用,為文化產業拓展新領域、打造新業態、培育新熱點、實現新提升提供了強大的發展動力。
文化產業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十一五”期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積極出臺相關政策和舉措,不斷優化文化產業發展環境,文化產業呈現出健康向上、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為今后進一步加快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形成新的政策支撐體系。在省委省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先后出臺了《湖北省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業指導目錄》、《關于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重點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特別是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若干意見》,綜合提出了關于推動文化改革發展的財政、稅收、社保、融資、土地城建、捐助、物價等多項配套政策,具有比較高的“含金量”。這些配套政策的相繼出臺實施,初步形成了引導和保障全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撐體系,有效優化了文化產業發展環境,推動了湖北省文化產業穩步健康發展。
形成新的市場競爭優勢。一是市場主體快速成長。湖北省全面實施“三個一批”戰略,推動國有文化集團、民營文化企業和文化戰略投資者競相發展,共同成為湖北省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長江出版傳媒集團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知音傳媒集團年創利稅水平位列全國同行業第一,江通動畫公司列入國家重點出口文化企業,楚天印務總公司等入選“全國百強印刷企業”。二是文化品牌影響擴大。湖北省著力推進文化精品名牌建設,成功培育出《楚天都市報》、《特別關注》等“十大百萬報刊”品牌,在全國獨一無二,被中央領導譽為“湖北現象”。湖北京劇、武漢雜技、長江文藝、銀興院線、江通動畫等系列文化品牌,影響力和輻射力不斷擴大。三是核心板塊逐步崛起。湖北省已初步形成報業、期刊業、出版發行業、廣播影視業、電影放映業、文娛演藝業、文化旅游業、印刷復制業、文博業、動漫游戲業等優勢文化產業。
形成新的產業發展格局。一是產業總量持續擴大。全省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從2006年的286.03億元快速躍升至2009年的556.55億元,基本上翻了一番,2010年上半年達到306.25億元,同比增長16.4%,占同期全省生產總值的4.36%。二是產業園區有效積聚。建成的華中出版物流產業園、楚天傳媒產業園、出版文化城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現代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發揮出強勁的積聚效應和孵化作用,吸引了大量的項目、資金、技術和人才,增強了發展后勁。三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通過舉辦湖北文化產業招商博覽會等大型文化招商活動,全省先后推出1000多個重大文化項目,成功簽約300多個,引進社會資本800多億元,取得金融支持授信1000多億元,全省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
文化產業發展面臨寶貴機遇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發展文化產業的高度重視,標志著文化產業進入了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十二五”時期,湖北經濟社會要實現跨越式發展,離不開強大的文化力量作為內在支撐,文化強省建設已被重點納入湖北跨越式發展的目標之中。湖北省實現文化產業跨越發展,正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
環境條件。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家將繼續完善和實施有關稅收優惠、項目扶持、財政投入以及金融支持等配套文化經濟政策。在全面落實國家和省里已有政策的基礎上,還將采取有針對性的舉措和辦法,如增加扶持優勢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完善湖北華中文化產權交易所功能、設立湖北文化產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組建湖北文化產業促進會等。系列配套政策和重要措施的組合實施,必將產生巨大的疊加效應和助推作用。
市場條件。“十一五”期間,湖北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群眾文化消費需求日趨旺盛,為文化產業發展開辟了巨大的消費市場和廣闊的增長空間。未來一個時期,隨著湖北省“兩圈一帶”戰略深入實施,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湖北經濟將進入投資與消費、外貿和內需更為平衡發展的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將逐步邁進軟硬共同驅動替代硬驅動、知識創意力量更加彰顯的新階段,文化產業勢必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科技條件。以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為方向和代表的高新科技日新月異,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加快研發,科技創新成果大規模推廣應用,為文化產業拓展新領域、打造新業態、培育新熱點、實現新提升提供了強大的發展動力。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