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形成印刷廣告業等8個系列組成的產業體
2011-06-10 08:39 來源:河源日報 責編:Victoria
- 摘要:
- “十一五”期間,龍川縣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高度重視文化事業的發展,切實開展龍川文化建設,重點抓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遺產保護、文藝精品創作生產、文化市場管理、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方面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CPP114】訊:“十一五”期間,龍川縣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高度重視文化事業的發展,切實開展龍川文化建設,重點抓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遺產保護、文藝精品創作生產、文化市場管理、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方面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隨著各級對文化事業投入不斷增加,文化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明顯提高,人民群眾文化生活不斷豐富,文化產業取得新進展,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文化建設呈現出蓬勃發展局面。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
走進龍川縣城文體體育公園,看到到處懸掛著廣東省龍舟錦標賽的宣傳標語。本月的23日至25日,廣東省龍舟錦標賽將在龍川縣城東江黃金水道隆重舉行。
投資5600萬元于2007年完工正式投入使用的縣城文化體育公園是龍川縣舉行各項文化體育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該縣人民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成了該縣的活動中心。
近年來,立足于“文化強縣”的發展宗旨,龍川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加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就是該縣的重要舉措之一。
城鄉公共文化設施進一步完善。目前,該縣相繼建成了縣城文化公園、新城圖書館、龍川縣文化活動中心等一批標志性文化設施;完成了博物館整體改造、雜技團、山歌劇團排練場配套設施建設和部分中心鎮的文化設施項目建設;成立了縣文學、客家山歌、攝影、盤景雅石協會。
經過數年的建設,全縣有縣級圖書館2個、博物館1個、文化館1個,專業劇團有龍川雜技團、山歌劇團和木偶戲團,還有山歌隊、老干部勁松合唱團、木蘭拳隊等民間團體,文化站24個,覆蓋縣、鎮(街道)、村(社區)的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基本形成,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文化惠民工程認真實施。全縣建成農家書屋242間,農家書屋覆蓋率為70%;農村電影“2131”放映工程積極推進,實現全縣山村全覆蓋;20戶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任務完成;送戲下鄉、送書下鄉、書香古邑等成為常態化活動。
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據悉,龍川縣公布文物保護單位90處,其中省保單位4處,市保單位4處,縣保單位82處。
“十一五”期間,龍川縣加大對歷史文化遺產和紅色革命舊址的保護和修繕工作。去年,龍川縣委、縣政府積極籌措資金,投入7000多萬元完成了佗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開發利用首期工程,修繕了佗城的學宮、南越王廟、考棚、古城墻、越王井、商會等一批文物景點,新建了趙佗文化廣場。同時,還引導民間修繕了10多個姓氏宗祠,恢復了佗城百歲街、中山街、橫街的古樸風貌。
同時,加強了對革命舊遺址的保護和利用工作。以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為契機,從去年7月份開始,制定出臺了縣境內紅色革命舊址的修繕工作,先后對龍川縣蘇維埃政府舊址、抗日、解放戰爭時期龍川游擊武裝活動舊址等進行修復或重建。預計到本月底,將完成了東征左路軍指揮所舊址、五(華)興(寧)龍(川)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的修繕。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扎實有效。完成了全縣第一次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共收集、整理了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0大類別,約170多個小項。公布的省、市、縣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共10項,含省級1項,市級10項。列入省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人,市級6人。
文藝創作工作取得新成績
2010年月11月29日,世界客屬第23屆懇親大會在河源隆重舉行。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的千年古城佗城列入該次大會的分會場。在佗城分會場,來自該縣黎咀的木偶戲吸引了眾多參會人員的眼球。
其實,不僅是黎咀的木偶戲,還有該縣頗具特色、品牌的雜技、舞龍、腰鼓等精品節目參加世界客屬第23屆懇親大會的巡游。
據悉,在“十一五”期間,包括黎咀木偶戲在內各種文藝創作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據統計,該縣榮獲省級和市級文藝創作評比獎項近10人次,有17個劇目在省市文藝演出中獲獎;許多書畫、文學作品也在國家、省、市級獲獎。其中,《今晚唱歌到五更》、《有情阿妹托夢來》、《山歌師》、《客家人》、《描繪龍川好山河》、《尋老婆》、《年年妹子轉妹家》(歌舞)、《器樂合奏》(木偶)等劇目在全省文藝作品評選中獲獎。
隨著各級對文化事業投入不斷增加,文化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明顯提高,人民群眾文化生活不斷豐富,文化產業取得新進展,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文化建設呈現出蓬勃發展局面。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
走進龍川縣城文體體育公園,看到到處懸掛著廣東省龍舟錦標賽的宣傳標語。本月的23日至25日,廣東省龍舟錦標賽將在龍川縣城東江黃金水道隆重舉行。
投資5600萬元于2007年完工正式投入使用的縣城文化體育公園是龍川縣舉行各項文化體育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該縣人民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成了該縣的活動中心。
近年來,立足于“文化強縣”的發展宗旨,龍川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加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就是該縣的重要舉措之一。
城鄉公共文化設施進一步完善。目前,該縣相繼建成了縣城文化公園、新城圖書館、龍川縣文化活動中心等一批標志性文化設施;完成了博物館整體改造、雜技團、山歌劇團排練場配套設施建設和部分中心鎮的文化設施項目建設;成立了縣文學、客家山歌、攝影、盤景雅石協會。
經過數年的建設,全縣有縣級圖書館2個、博物館1個、文化館1個,專業劇團有龍川雜技團、山歌劇團和木偶戲團,還有山歌隊、老干部勁松合唱團、木蘭拳隊等民間團體,文化站24個,覆蓋縣、鎮(街道)、村(社區)的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基本形成,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文化惠民工程認真實施。全縣建成農家書屋242間,農家書屋覆蓋率為70%;農村電影“2131”放映工程積極推進,實現全縣山村全覆蓋;20戶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任務完成;送戲下鄉、送書下鄉、書香古邑等成為常態化活動。
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據悉,龍川縣公布文物保護單位90處,其中省保單位4處,市保單位4處,縣保單位82處。
“十一五”期間,龍川縣加大對歷史文化遺產和紅色革命舊址的保護和修繕工作。去年,龍川縣委、縣政府積極籌措資金,投入7000多萬元完成了佗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開發利用首期工程,修繕了佗城的學宮、南越王廟、考棚、古城墻、越王井、商會等一批文物景點,新建了趙佗文化廣場。同時,還引導民間修繕了10多個姓氏宗祠,恢復了佗城百歲街、中山街、橫街的古樸風貌。
同時,加強了對革命舊遺址的保護和利用工作。以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為契機,從去年7月份開始,制定出臺了縣境內紅色革命舊址的修繕工作,先后對龍川縣蘇維埃政府舊址、抗日、解放戰爭時期龍川游擊武裝活動舊址等進行修復或重建。預計到本月底,將完成了東征左路軍指揮所舊址、五(華)興(寧)龍(川)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的修繕。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扎實有效。完成了全縣第一次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共收集、整理了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0大類別,約170多個小項。公布的省、市、縣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共10項,含省級1項,市級10項。列入省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人,市級6人。
文藝創作工作取得新成績
2010年月11月29日,世界客屬第23屆懇親大會在河源隆重舉行。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的千年古城佗城列入該次大會的分會場。在佗城分會場,來自該縣黎咀的木偶戲吸引了眾多參會人員的眼球。
其實,不僅是黎咀的木偶戲,還有該縣頗具特色、品牌的雜技、舞龍、腰鼓等精品節目參加世界客屬第23屆懇親大會的巡游。
據悉,在“十一五”期間,包括黎咀木偶戲在內各種文藝創作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據統計,該縣榮獲省級和市級文藝創作評比獎項近10人次,有17個劇目在省市文藝演出中獲獎;許多書畫、文學作品也在國家、省、市級獲獎。其中,《今晚唱歌到五更》、《有情阿妹托夢來》、《山歌師》、《客家人》、《描繪龍川好山河》、《尋老婆》、《年年妹子轉妹家》(歌舞)、《器樂合奏》(木偶)等劇目在全省文藝作品評選中獲獎。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