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 實體書店日漸式微面臨突圍
2011-06-20 08:29 來源:大華網 責編:江佳
- 摘要:
- “因為上網,人們的閱讀時間也變少了,再加上電子書,紙質圖書的消費者總體數量下降了,”陳曉鋒認為,除了網絡書店,閱讀習慣的改變、電子書的出現同樣讓傳統書店陷入困境。
【CPP114】訊:開業近10年的聯合書店,為汕頭廣廈新城片區市民提供了閱讀休閑的好去處。但該書店繼去年縮減店面后,今年4月份徹底退出了圖書市場。近年,日益盛行的網上購書與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不斷沖擊著全國各地實體書店,我市不少傳統書店尤其是民營書店同樣難以幸免,迫于生存壓力紛紛敗退,或歇業或尋求轉型。
10年前書店多過米店
據不完全統計,2002年汕頭有證經營的書店多達500多家,當時隨便在大街上走,不出500米總有一家書店,可以說,書店比米店還多。其中既有實力雄厚的綜合書店和雜牌軍的小書店,像新華書店在全市有3家綜合書城3家分店,三聯書店僅在汕頭大學就設有2家分店。新華書店還特許郊區如達濠、河浦等地供銷社連鎖經營,加掛新華書店牌子,圖書也由新華書店配送。此外,還有些商家針對特定的群體經營醫學、法律等專業書店,各式租書店也同樣十分盛行。
實體書店銷量年下滑10%
然而,記者近日重新走訪市區街頭,卻發現那些耳熟能詳的書店竟在人們的視野中悄悄地消失,甚至連大型書店也不例外。“現在晚上吃完飯想逛下書店也沒辦法了,”住在市區廣廈新城的一位市民感到十分遺憾。聯合書店今年4月也結業關門了。2003年, 聯合出版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繼1995年在汕頭投資開設三聯商務文化中心之后,又在東廈北路投資開設連鎖機構聯合書店,當時書店共兩層,營業面積近800平方米。據三聯書店店長介紹,三四年前,書店二樓轉租給英語培訓機構,去年又將一樓的一半面積出租給恒青藥業,今年則最終結束營業。
到底市區現存的中大型書店有多少家?掰掰手指都能算出來,而即使現仍在經營的書店也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現在實體書店經營困難重重,”汕頭鴻欣書城經理陳曉鋒告訴記者,兩三年前,有人在珠池路投資裝修了一家大型書店,當時書架已安裝好,可就是找不到投資方愿意出資合作。他說,因為那時候傳統書店經營已開始走下坡路,就拿他的書店來說,自2008年以來,書店的圖書銷售業績平均以每年10%的速度不斷下滑。原先年圖書銷售量超過56萬冊的三聯書店,與昔日高峰期相比,現在寒暑假等旺季的圖書銷售量都減少了20%。為壓縮成本,三聯書店一層面積從6間店面縮減為現在的2間。
市民書店挑書網上購書
“對我們民營書店來說,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構成:房租成本、人力成本和稅收成本,”三聯書店店長表示,這幾年,物價、房租的上漲確實給書店造成一定的壓力,但擊垮不少書店的更深層原因是網絡銷售的興起,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轉變。尤其是隨著80后、90后成為網絡消費主力,網絡書店對實體書店的分流效應日益加劇。這從市民劉小姐的購書經歷便可見一斑。原來她有空就會去書城、小書店買書。然而,如今的她早已是淘寶網、當當網等各大網站的老客戶,“在這些網絡書店經常6折就能買到書還可以免費送貨上門。所以我會先到書店挑書回頭再去網上購買。”
低價無疑是網絡書店崛起的“殺手锏”,價格優勢成為不少忠實網購粉絲擁躉網絡購書的主要原因。三聯書店店長告訴記者,傳統書店通常從出版社6至7折買入正版圖書,除去店租和人員成本,書店的利潤是非常微薄的。而網絡書店不受營業場地限制,無需門市,只要維持面積有限的庫房,即可正常運轉。且網絡書店“大進大出”,一次數千上萬的訂單量大大降低了進貨成本,“如果從印刷廠進盜版書,折扣就更低了。”這些因素都讓網絡書店在價格上遠低于實體書店。
“因為上網,人們的閱讀時間也變少了,再加上電子書,紙質圖書的消費者總體數量下降了,”陳曉鋒認為,除了網絡書店,閱讀習慣的改變、電子書的出現同樣讓傳統書店陷入困境。
在網絡時代下,實體書店將如何應對網購、閱讀習慣改變的沖擊,在困境中尋找出路?本報將繼續關注。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李國慶:實體書店困境不是由網店造成的
由實體書店破產看傳統與數字化之爭
實體書店真的會變成為圖書的展示廳嗎?
電紙書多重夾擊 實體書店一半虧損
10年前書店多過米店
據不完全統計,2002年汕頭有證經營的書店多達500多家,當時隨便在大街上走,不出500米總有一家書店,可以說,書店比米店還多。其中既有實力雄厚的綜合書店和雜牌軍的小書店,像新華書店在全市有3家綜合書城3家分店,三聯書店僅在汕頭大學就設有2家分店。新華書店還特許郊區如達濠、河浦等地供銷社連鎖經營,加掛新華書店牌子,圖書也由新華書店配送。此外,還有些商家針對特定的群體經營醫學、法律等專業書店,各式租書店也同樣十分盛行。
實體書店銷量年下滑10%
然而,記者近日重新走訪市區街頭,卻發現那些耳熟能詳的書店竟在人們的視野中悄悄地消失,甚至連大型書店也不例外。“現在晚上吃完飯想逛下書店也沒辦法了,”住在市區廣廈新城的一位市民感到十分遺憾。聯合書店今年4月也結業關門了。2003年, 聯合出版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繼1995年在汕頭投資開設三聯商務文化中心之后,又在東廈北路投資開設連鎖機構聯合書店,當時書店共兩層,營業面積近800平方米。據三聯書店店長介紹,三四年前,書店二樓轉租給英語培訓機構,去年又將一樓的一半面積出租給恒青藥業,今年則最終結束營業。
到底市區現存的中大型書店有多少家?掰掰手指都能算出來,而即使現仍在經營的書店也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現在實體書店經營困難重重,”汕頭鴻欣書城經理陳曉鋒告訴記者,兩三年前,有人在珠池路投資裝修了一家大型書店,當時書架已安裝好,可就是找不到投資方愿意出資合作。他說,因為那時候傳統書店經營已開始走下坡路,就拿他的書店來說,自2008年以來,書店的圖書銷售業績平均以每年10%的速度不斷下滑。原先年圖書銷售量超過56萬冊的三聯書店,與昔日高峰期相比,現在寒暑假等旺季的圖書銷售量都減少了20%。為壓縮成本,三聯書店一層面積從6間店面縮減為現在的2間。
市民書店挑書網上購書
“對我們民營書店來說,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構成:房租成本、人力成本和稅收成本,”三聯書店店長表示,這幾年,物價、房租的上漲確實給書店造成一定的壓力,但擊垮不少書店的更深層原因是網絡銷售的興起,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轉變。尤其是隨著80后、90后成為網絡消費主力,網絡書店對實體書店的分流效應日益加劇。這從市民劉小姐的購書經歷便可見一斑。原來她有空就會去書城、小書店買書。然而,如今的她早已是淘寶網、當當網等各大網站的老客戶,“在這些網絡書店經常6折就能買到書還可以免費送貨上門。所以我會先到書店挑書回頭再去網上購買。”
低價無疑是網絡書店崛起的“殺手锏”,價格優勢成為不少忠實網購粉絲擁躉網絡購書的主要原因。三聯書店店長告訴記者,傳統書店通常從出版社6至7折買入正版圖書,除去店租和人員成本,書店的利潤是非常微薄的。而網絡書店不受營業場地限制,無需門市,只要維持面積有限的庫房,即可正常運轉。且網絡書店“大進大出”,一次數千上萬的訂單量大大降低了進貨成本,“如果從印刷廠進盜版書,折扣就更低了。”這些因素都讓網絡書店在價格上遠低于實體書店。
“因為上網,人們的閱讀時間也變少了,再加上電子書,紙質圖書的消費者總體數量下降了,”陳曉鋒認為,除了網絡書店,閱讀習慣的改變、電子書的出現同樣讓傳統書店陷入困境。
在網絡時代下,實體書店將如何應對網購、閱讀習慣改變的沖擊,在困境中尋找出路?本報將繼續關注。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李國慶:實體書店困境不是由網店造成的
由實體書店破產看傳統與數字化之爭
實體書店真的會變成為圖書的展示廳嗎?
電紙書多重夾擊 實體書店一半虧損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