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印刷集團:不干膠標簽印刷的先行者
2011-08-30 08:35 來源:標簽與貼標 責編:王岑
- 摘要:
- 中國的不干膠標簽印刷從起步、發展到現在的小有規模已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時間,而今,不干膠標簽行業從上游供應商到下游的終端用戶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并以年均15%~20%的速度高速增長著。
【CPP114】訊:中國的不干膠標簽印刷從起步、發展到現在的小有規模已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時間,而今,不干膠標簽行業從上游供應商到下游的終端用戶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并以年均15%~20%的速度高速增長著。這樣一個新興的產業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在發展過程中又遇到過哪些問題?是否有某些值得改進和借鑒的地方讓我們來學習?帶著這些疑問,筆者來到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也是中國不干膠標簽的起源地——天津,一探究竟。
為了理清不干膠標簽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于2011年7月上旬專訪了天津印刷集團公司當年參與引進、吸收、消化和推廣不干膠標簽印刷設備的劉永泉先生。坐在記者面前的這位老者,國字臉,略微有點胖,但是精神矍鑠,身板硬朗。如果不是事先已經知道了老人家的年齡,記者是決不會相信他是一位已過八旬的耄耋老人。他是將畢生經歷投入到印刷行業的前輩,一位率先將不干膠標簽引進中國的參與者。采訪這樣一位老者,讓記者油然而生了一種崇敬。
13歲時走進印刷行業
1943年,當時只有13歲的劉永泉老人,由于華北老家衡水地區受災嚴重,家里已經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萬般無奈之下闖關東去了東北,在當時奉天(現在的沈陽)開始學徒搞印刷。13歲,一個在當代人眼中還是天真無邪的懵懂孩童時代,劉永泉老人卻已經開始進入工廠成為了印刷工人,并由此開始了他長達68年的印刷生涯。
1947年,劉永泉老人離開當時戰火紛飛的東北,徒步走著回到關內,到天津投奔自己的親戚。親戚了解到他掌握印刷技術,便勸說本想重新回鄉務農的劉永泉留在天津找工作。劉永泉老人思量再三,最后接受了親戚的建議,留在天津進入了一家當時天津數一數二的大印刷廠做工。這個決定,讓劉永泉老人與天津印刷的發展、與標簽印刷,結下了不解之緣。
1949年,天津解放。劉老所在的工廠在當時劃為“敵產”,被收歸國有,這個工廠與其他一些小印刷廠合并,共同組建了天津稅務局印刷廠,專門印制統一發票。劉老正式成為一名國營印刷企業的員工,繼續從事他的印刷工作,直至退休。
劉永泉老人學徒時學習的是凸版印刷。事實上,從解放前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凸版印刷一直是中國的主流印刷技術,當時的印刷機也遠沒有現在的印刷機那么先進。據劉老回憶,雖然天津在舊中國是個工業城市,但是印刷技術卻相對落后。剛解放的時候,他所在的印刷廠使用的是簡單的平壓平或圓壓平式凸版印刷機,每小時的印刷速度幾百轉。
天津稅務局印刷廠在當時算是大廠,幾經并廠之后改成天津市第一印刷廠,人數過千,不過設備依然落后。劉老在1956年被廠領導調到技術部門,專門從事技術應用方面的工作。由于學習上進心很強、工作認真負責,廠領導把他送到天津市技術業余大學深造,結業后在天津印刷機械廠任廠長近十年之久,所以對印刷技術和印刷機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來調到天津印刷集團公司任動力設備科長,在計劃經濟時期,主要負責下屬各工廠的設備維修改造及管理工作。
為了理清不干膠標簽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于2011年7月上旬專訪了天津印刷集團公司當年參與引進、吸收、消化和推廣不干膠標簽印刷設備的劉永泉先生。坐在記者面前的這位老者,國字臉,略微有點胖,但是精神矍鑠,身板硬朗。如果不是事先已經知道了老人家的年齡,記者是決不會相信他是一位已過八旬的耄耋老人。他是將畢生經歷投入到印刷行業的前輩,一位率先將不干膠標簽引進中國的參與者。采訪這樣一位老者,讓記者油然而生了一種崇敬。
13歲時走進印刷行業
1943年,當時只有13歲的劉永泉老人,由于華北老家衡水地區受災嚴重,家里已經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萬般無奈之下闖關東去了東北,在當時奉天(現在的沈陽)開始學徒搞印刷。13歲,一個在當代人眼中還是天真無邪的懵懂孩童時代,劉永泉老人卻已經開始進入工廠成為了印刷工人,并由此開始了他長達68年的印刷生涯。
1947年,劉永泉老人離開當時戰火紛飛的東北,徒步走著回到關內,到天津投奔自己的親戚。親戚了解到他掌握印刷技術,便勸說本想重新回鄉務農的劉永泉留在天津找工作。劉永泉老人思量再三,最后接受了親戚的建議,留在天津進入了一家當時天津數一數二的大印刷廠做工。這個決定,讓劉永泉老人與天津印刷的發展、與標簽印刷,結下了不解之緣。
1949年,天津解放。劉老所在的工廠在當時劃為“敵產”,被收歸國有,這個工廠與其他一些小印刷廠合并,共同組建了天津稅務局印刷廠,專門印制統一發票。劉老正式成為一名國營印刷企業的員工,繼續從事他的印刷工作,直至退休。
劉永泉老人學徒時學習的是凸版印刷。事實上,從解放前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凸版印刷一直是中國的主流印刷技術,當時的印刷機也遠沒有現在的印刷機那么先進。據劉老回憶,雖然天津在舊中國是個工業城市,但是印刷技術卻相對落后。剛解放的時候,他所在的印刷廠使用的是簡單的平壓平或圓壓平式凸版印刷機,每小時的印刷速度幾百轉。
天津稅務局印刷廠在當時算是大廠,幾經并廠之后改成天津市第一印刷廠,人數過千,不過設備依然落后。劉老在1956年被廠領導調到技術部門,專門從事技術應用方面的工作。由于學習上進心很強、工作認真負責,廠領導把他送到天津市技術業余大學深造,結業后在天津印刷機械廠任廠長近十年之久,所以對印刷技術和印刷機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來調到天津印刷集團公司任動力設備科長,在計劃經濟時期,主要負責下屬各工廠的設備維修改造及管理工作。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