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教材:“遲到”的制度叫好聲中有新盼
2012-09-10 08:25 來源:福建日報 責編:王岑
- 摘要:
- 2008年春季學期起,我省(福建)在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建立部分教科書的循環使用制度,轉眼已過去四年。這項被很多人稱作“遲到”的制度,農村學校如何操作?達到了什么效果?能否進一步擴大?記者近日深入基層進行了調查。
張卿期待已久的這項制度,在2008年終于邁出第一步。
根據文件,循環教材使用周期為3年,期內每年由省級財政出資更新1/3,以補足破損、遺失等。
在荊溪中學,記者看到,循環教材收發匯總表被整齊裝訂成冊。在上面,每個年級、每個班級、每門課程教材的發放數與收回數,一清二楚。
“教材使用循環的過程,實際上是環保教育的過程。”音樂教師吳強告訴記者,每學期的第一節課,他都會反復強調環保和愛護公共財產的重要性,并提出教材使用要求:不寫名字,不做記錄,不隨便涂畫,不撕扯插圖。
剛上初三的馮茜媛,早在五年級就接觸了循環教材,最初并不認為這有什么特別的。但久而久之,看著家中多年積累的教材已經堆起一座小山,馮茜媛驀然明白,這些年自己和身邊的同學一起,保住了多少樹木,節約了多少紙張。“還好很多教材被循環使用了,不會放在家里睡大覺。”她笑著說,“這確實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荊溪中學在校圖書館專門辟出一片空間,堆放循環教材。學期末結束考試后,課任教師將教材收回,交給圖書館管理員清點、整理、存放,剔除破損嚴重的,歸置可循環使用的。
按照文件要求,循環使用的教材需要消毒。“但作為農村學校,我們既沒有高溫滅菌設備,又沒有冷凍滅菌設備,只好采用了古人的‘土法’——曬書。每年暑假,將回收的教材全部鋪在操場上,陽光曝曬個一兩天。”張卿笑言,“辦法雖然土,但管用,既科學又環保。”
教育和管理到位,加上納入循環的教材使用頻率較低,這些年,荊溪中學的教材可循環使用率超過2/3。
能否打破校內“小循環”
納入循環使用的教科書,為何僅限在傳統而言的“副科”?自教科書循環制度實行以來,循環教材可否向語、數、外等“主科”延伸,進而使此項制度向縱深拓展,一直備受關注。
“至少在目前,還不現實。”荊溪中學校長溫少峰認為,“這些課程的課時量太大,教材使用頻率相對要高很多。同時,語、數、外等都是中考科目,教材是重要的復習資料。”
那么,為什么不推廣到城市中小學也加入到循環教材行列?“因為只有農村學校教材是國家免費提供,城市學校教材目前還是自費,學校無權收回并循環使用。”溫少峰回答。
“哪怕自己花錢買的書,也愿意捐給農村或更多需要的孩子們,總比放著浪費強。”采訪中,很多城市家長說。但他們卻不知道,如何把這些東西送到需要的孩子手上。
- 相關新聞:
- ·教材所配磁帶遭吐槽 家長為買卡式錄音機發愁 2012.09.08
- ·循環教材推廣遭遇五大難題 2012.09.06
- ·海南:義務教育階段秋季開學采用新課標新教材 2012.09.06
- ·小學語文教材編寫不嚴謹課本插圖頻頻出錯 2012.09.06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