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逃生自救十大法則與四大常識
2013-04-22 08:56 來源:新華軍事 責編:江佳
- 摘要:
- 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從災難中將傷害降到最低的。
地震時的自救四大常識
1.大地震時不要急
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筑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你千萬不要驚慌,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門外。如果住的是樓房,千萬不要跳樓,應立即切斷電閘,關掉煤氣,暫避到洗手間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鋪等下面,震后迅速撤離,以防強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處
學校,商店,影劇院等人群聚集的場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亂,應立即躲在課桌,椅子或堅固物品下面,待地震過后再有序地撤離。教師等現場工作人員必須冷靜地指揮人們就地避震,決不可帶頭亂跑。
3.遠離危險區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應用手護住頭部,迅速遠離樓房,到街心一帶。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正在行駛的汽車和火車要立即停車。
4.被埋要保存體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廢墟埋壓,要盡量保持冷靜,設法自救。無法脫險時,要保存體力,盡力尋找水和食物,創造生存條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員。
在地震時的應急防震工作室內應急防震行動
防地震傷害主要是防震壞建筑物及震落物品的砸傷。如果有臨震預報,就可按政府通告行動,離開建筑物。但在多數情況下,地震是突然發生的。在12秒鐘之內通過自己的應急行動,要得到最好的防護效果。其辦法是:一旦發生地震,如在家里,應立即關閉煤氣和電閘,將爐火撲滅。若住在平房,且離門很近,則應沖出門外。如住在樓房,可以躲到結實的床、桌下,或躲進跨度較小的房間,如衛生間或廚房,或設支撐三角形空間(可參考第三課中的室內防護動作)。要注意保護頭部,以防異物砸傷;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體取低位。注意千萬不要跳樓、跳宙,以免摔傷或被玻璃扎傷;不要上陽臺,不要去乘電梯,不要下樓梯,不要到處跑,不要隨人流擁擠,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發生擠壓踩傷。特別是對于有感地震,尤其要防止盲目行動,聽從指揮,否則會造成更大的損失。所有室內人員在初震過后,都要盡快撤出,在廣場、公園等地,以避余震。在地下商場時一定要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千萬不要慌亂擁擠,應避開人流,防止摔倒;并要把雙手交叉放在胸前,保護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壓力。隨人流行動時,要避免被擠到墻壁或柵欄處;要解開衣領,保持呼吸暢通。也可躲在柜臺、框架物中,蹲在內墻角及柱子邊,護住頭部。
若在電影院、體育館等地方,可就地蹲在排椅下,用書包等物保護頭部3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人防工程防地震的效果極好,已為唐山、包頭地震實踐所證明。所以只要來得及,就可以進入人防工程或地下室。因為地震對城市建筑物的破壞和核爆炸沖擊作用有許多相同之處,防護原理和防護方法也很相似。在行駛的公共電、汽車上時,要抓牢扶手,低頭,以免摔倒或碰傷;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發生意外事故。要等車停穩、地震過去之后再下車。司機要關好車窗,不鎖車門,車’鑰匙應留在車上,并和同車人一起行動。
如果人員被埋在廢墟里,則要設法移動身邊可動之物,擴大空間,進行加固,以防余震。這時不要用明火,防止易燃氣泄漏爆炸。要捂住口鼻,防止附近有毒氣泄漏。然后找機會呼救,等待救援。
室外人員的應急防震行動
地震發生時正在室外的人員,應雙手交叉放在頭上,最好用合適的物件罩在頭上、跑到空曠的地方去。注意避開高大的建筑物,特別是有玻璃墻的高建筑物、煙囪、水塔、廣告牌、路燈、大吊車、磚瓦堆、水泥預制板墻、油庫、危險品倉庫、立交橋、過街天橋等。還要注意避開危舊房屋、狹窄的街道等危險之地。此時人員可以進入路旁大樓里,以免砸傷。地震時正在郊外的人員,應迅速離開山邊、水邊等危險地,以防滑坡、地裂、漲水等突發事件。騎車的下車,開車的停下,人員靠邊行走。收聽關于震情和行動指南的廣播。
平時的防震應急準備工作當政府有短期預報或臨震預報后,人們應立即行動起來開始應急防震準備。主要工作有:
、僭诩依锘驅W校教室內采取安全加固措施。例如加固立柜防止傾倒,固定柜門,防止物品掉下傷人,用透明膜或膠帶貼玻璃,防止碎片傷人,將重物低位存放。加固梁柱、屋頂和水泥板墻。保管好危險物品。準備消防滅火器具。這些工作的目的是增加室內安全程度。
、诤腿嗣穹揽諔币粯,要備好個人應急包和帳篷材料。
、郯凑占彝、學校或單位的應急分工預案,確認工作職責、搞清學;蚣彝サ陌踩课唬员銘倍悴、避難。
、軐W習自救、互救、滅火、搶修、找、抬傷員的技能相知識。確定鄰里、單位人員震后集中的位置、制定應急搶救的計劃。
、輰W習地震之前的預兆知識:如井中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大氣中出現異味,飛鳥、家畜驚慌、電線之間有火花、室內有藍光、熒光燈被點燃等。人人都要知道立即報告的途徑。但絕不能預報“地震了!”,也不要相信“有地震”的傳言。
1.大地震時不要急
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筑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你千萬不要驚慌,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門外。如果住的是樓房,千萬不要跳樓,應立即切斷電閘,關掉煤氣,暫避到洗手間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鋪等下面,震后迅速撤離,以防強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處
學校,商店,影劇院等人群聚集的場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亂,應立即躲在課桌,椅子或堅固物品下面,待地震過后再有序地撤離。教師等現場工作人員必須冷靜地指揮人們就地避震,決不可帶頭亂跑。
3.遠離危險區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應用手護住頭部,迅速遠離樓房,到街心一帶。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正在行駛的汽車和火車要立即停車。
4.被埋要保存體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廢墟埋壓,要盡量保持冷靜,設法自救。無法脫險時,要保存體力,盡力尋找水和食物,創造生存條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員。
在地震時的應急防震工作室內應急防震行動
防地震傷害主要是防震壞建筑物及震落物品的砸傷。如果有臨震預報,就可按政府通告行動,離開建筑物。但在多數情況下,地震是突然發生的。在12秒鐘之內通過自己的應急行動,要得到最好的防護效果。其辦法是:一旦發生地震,如在家里,應立即關閉煤氣和電閘,將爐火撲滅。若住在平房,且離門很近,則應沖出門外。如住在樓房,可以躲到結實的床、桌下,或躲進跨度較小的房間,如衛生間或廚房,或設支撐三角形空間(可參考第三課中的室內防護動作)。要注意保護頭部,以防異物砸傷;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體取低位。注意千萬不要跳樓、跳宙,以免摔傷或被玻璃扎傷;不要上陽臺,不要去乘電梯,不要下樓梯,不要到處跑,不要隨人流擁擠,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發生擠壓踩傷。特別是對于有感地震,尤其要防止盲目行動,聽從指揮,否則會造成更大的損失。所有室內人員在初震過后,都要盡快撤出,在廣場、公園等地,以避余震。在地下商場時一定要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千萬不要慌亂擁擠,應避開人流,防止摔倒;并要把雙手交叉放在胸前,保護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壓力。隨人流行動時,要避免被擠到墻壁或柵欄處;要解開衣領,保持呼吸暢通。也可躲在柜臺、框架物中,蹲在內墻角及柱子邊,護住頭部。
若在電影院、體育館等地方,可就地蹲在排椅下,用書包等物保護頭部3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人防工程防地震的效果極好,已為唐山、包頭地震實踐所證明。所以只要來得及,就可以進入人防工程或地下室。因為地震對城市建筑物的破壞和核爆炸沖擊作用有許多相同之處,防護原理和防護方法也很相似。在行駛的公共電、汽車上時,要抓牢扶手,低頭,以免摔倒或碰傷;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發生意外事故。要等車停穩、地震過去之后再下車。司機要關好車窗,不鎖車門,車’鑰匙應留在車上,并和同車人一起行動。
如果人員被埋在廢墟里,則要設法移動身邊可動之物,擴大空間,進行加固,以防余震。這時不要用明火,防止易燃氣泄漏爆炸。要捂住口鼻,防止附近有毒氣泄漏。然后找機會呼救,等待救援。
室外人員的應急防震行動
地震發生時正在室外的人員,應雙手交叉放在頭上,最好用合適的物件罩在頭上、跑到空曠的地方去。注意避開高大的建筑物,特別是有玻璃墻的高建筑物、煙囪、水塔、廣告牌、路燈、大吊車、磚瓦堆、水泥預制板墻、油庫、危險品倉庫、立交橋、過街天橋等。還要注意避開危舊房屋、狹窄的街道等危險之地。此時人員可以進入路旁大樓里,以免砸傷。地震時正在郊外的人員,應迅速離開山邊、水邊等危險地,以防滑坡、地裂、漲水等突發事件。騎車的下車,開車的停下,人員靠邊行走。收聽關于震情和行動指南的廣播。
平時的防震應急準備工作當政府有短期預報或臨震預報后,人們應立即行動起來開始應急防震準備。主要工作有:
、僭诩依锘驅W校教室內采取安全加固措施。例如加固立柜防止傾倒,固定柜門,防止物品掉下傷人,用透明膜或膠帶貼玻璃,防止碎片傷人,將重物低位存放。加固梁柱、屋頂和水泥板墻。保管好危險物品。準備消防滅火器具。這些工作的目的是增加室內安全程度。
、诤腿嗣穹揽諔币粯,要備好個人應急包和帳篷材料。
、郯凑占彝、學校或單位的應急分工預案,確認工作職責、搞清學;蚣彝サ陌踩课唬员銘倍悴、避難。
、軐W習自救、互救、滅火、搶修、找、抬傷員的技能相知識。確定鄰里、單位人員震后集中的位置、制定應急搶救的計劃。
、輰W習地震之前的預兆知識:如井中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大氣中出現異味,飛鳥、家畜驚慌、電線之間有火花、室內有藍光、熒光燈被點燃等。人人都要知道立即報告的途徑。但絕不能預報“地震了!”,也不要相信“有地震”的傳言。
- 相關新聞:
- ·四川雅安蘆山地震已致181人遇難 150余萬人受災 2013.04.21
- ·豹馳集團為日本地震災區印刷企業捐款 2011.03.21
- ·中國紅十字巴蜀力量基金獲捐770余萬元圖書 2011.03.02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