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設計應突出民族文化元素
2013-07-04 14:09 來源:光明日報 責編:陳莎莎
- 摘要:
- 包裝,不僅僅是一種用來包裹、盛裝物品的容器,它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的體現,是特定文化的物質載體。
每個民族都有區別于其他民族的審美觀念、審美情趣和審美習俗,而這些“本土”特色往往正是設計的創新之基,設計師如果置民族文化、地域特征于不顧,一心迎合大眾口味,追求所謂的“流行色”,盲目地模仿跟風,就難以找準創新設計的出發點,難以在競爭激烈的設計市場中立足。當前,在我國致力于建設包裝強國的道路上,民族文化在包裝設計中的邊緣化已經成為制約包裝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一方面,包裝漠視地域文化、淡化商品個性的現象比較普遍。另一方面,中國包裝在舍棄本土特色、崇尚西洋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君不見,很多國產且專供內銷的咖啡包裝裝潢也一味追求西洋化,滿眼盡是洋符號,而我們熟悉的漢字反而只能蜷縮在不起眼的角落里,似乎只有洋符號才能展示這種“舶來品”的身份,既影響了自有品牌形象的塑造,更給消費者帶來了不便。近年來,此類本土包裝無厘頭洋化的現象愈演愈盛,其初衷也許是為了更好地與國際“接軌”,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反而讓我們在國際包裝中的地位越來越脆弱。“全球化”的審美欲念反倒成為包裝“全球化”最大的障礙!
詮釋一件設計作品,除了考察其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對其文化的思辨及意蘊的解讀。很多優秀的包裝設計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往往是恰到好處地利用了傳統文化的精髓,真正將民族文化的內涵融入其中,既體現出包裝設計的時代性,又能折射出各地區、各民族不同的歷史、文化特征和審美取向。事實上,只有吸取各民族不同的風俗習慣和文化表現形式,從材料、結構、形態、圖案、文字等各個方面挖掘本土特色的表達元素,并賦予時代內涵,才能設計出讓世界矚目的包裝產品。黃永玉的“酒鬼酒”包裝,就是采用了湘西農家麻裝收藏的文化元素而成為酒包裝的經典;安化黑茶的竹篾礱式包裝和蒙、疆、青、藏等地酥油包裝,也都是采用了最富當地特色的包裝材料以及原生態的包裝形式而成為近乎家喻戶曉的經典包裝。此外,“汾酒”包裝盒上的杏花村,“宋河糧液”包裝盒上的清明上河圖等,均是文化渲染的點睛之筆。在今天這樣一個技術至上的物質化時代,把握包裝設計的文化性,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地域文化之精髓同現代設計元素進行合理滲融,創造既符合當今人們審美情趣,又具有鮮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集實用性、情趣性、文化性于一體的包裝作品顯得特別重要。唯有如此,我們的包裝設計才不致于在國際文化交流的大潮中被簡單地同化,繼而讓包裝的魅力消弭于千篇一律的技術復制之中。也只有實現了民族化、本土化,包裝的國際化才因為有了豐富多彩的內涵而成為可能。
每一個國家都因為自己與眾不同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風俗習慣、傳統文化等而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風格,而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文化的滲融,對于日益世俗化、淺薄化的現代包裝設計來說無異于一針抗衰“強心劑”,是推進包裝真正實現“全球化”的重要法寶。當然,強調民族化、本土化絕不意味著盲目排斥一切西方設計,事實上,借鑒和汲取西方先進的設計理念,緊扣產品特性,借助科技手段,以新穎的表現形式來演繹傳統文化內容,通過對民族文化元素的再創造,建構嶄新的包裝形象,讓消費者在唯美的視覺盛宴和唯親的人性氛圍中享受唯真的民族風情,這將是商品包裝的至高境界。另外,包裝設計對于民族文化的運用也并不局限于本民族的文化,尤其是對于出口商品的包裝設計而言,不僅要重視中華民族的特色文化,以其相對的新奇性贏得國外消費者的青睞,同時也要善于了解域外民族的文化,特別是要熟悉域外民族文化中的民俗與禁忌(比如法國人忌諱孔雀、仙鶴就與中國的崇拜截然相反)。著名的“埃索石油”為了讓自己的品牌形象實現“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效應,不惜耗費數億美金的巨資,組織了數十位專家并派出數千人次幾乎在全球范圍內對很多民族的語言習慣、文字、風俗、禁忌進行調查,同時對埃索的品牌、形象識別情況進行全面摸底,歷時數年時間才最終確定其包裝設計上的品牌命名和形象識別并大獲成功?梢,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一傳統兵法同樣適用于新時代的包裝之戰。
- 相關新聞:
- ·絕對伏特加之莫斯科限量版包裝設計 2013.07.04
- ·東升公司食品包裝紙助劑家族喜添成員 2013.07.04
- ·解析:包裝設計新趨勢 2013.07.04
- ·Hedda護膚品包裝設計欣賞 2013.06.28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