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十年:印刷業三資企業的90年代
2013-10-16 10:33 來源:印刷企業家網 責編:陳莎莎
- 摘要:
- 殷實的資本實力裹挾著深厚的市場經濟積淀,通常以技術先進、管理規范、服務周到示人的三資企業不僅迅速征服了客戶,亦給蒙昧中的中國企業以極大的震動,他們看似不費吹灰之力便輕松改變了眾多行業的既有格局。
這些在90年代蜂擁而入的三資企業,背景各不相同,起點有高有低,但他們都幸運地抓住了中國市場的爆發點,這使他們從容成長為各自細分市場領域的“大佬”和整個印刷市場的佼佼者。
經過十余年的爆發式增長,到2000年以前,三資印刷企業數量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數據顯示,到1999年底,我國共有三資印刷企業2295家,其中廣東省有821家,占近36%。
被打破的均衡
90年代,盡管三資印刷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并不局限于珠三角地區,但無論從企業數量,還是投資規模上看,當時珠三角對外來資本的吸引力都要遠高于其他地區。大量技術先進、管理規范、服務周到的三資印刷企業在短短幾年里集中涌入珠三角地區,迅速打破了中國印刷業原有的低水平平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兩個現象是深圳印刷業的崛起和“北活南印”的盛行。
作為伴隨改革開放崛起的新興城市,從本土業務資源的角度而言,深圳并不具備發展印刷業的先天優勢。有資料顯示,到1987年底,深圳尚只有45家印刷企業,總產值只有區區1億元。但在三資企業大舉進入的帶動下,到1997年,深圳印刷業總產值已達78.61億元,在長達十年的時間里以令人不可思議的年均近55%的增長速度狂飆猛進?蔀閷Ρ鹊氖,在大致同一時間段里(1988~1998年),印刷產業基礎更為優越、業務資源更加豐沛的上海,印刷業總產值僅由35億元增長至97億元!渡钲谟∷I發展狀況白皮書》披露的一組數據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三資企業在深圳印刷業快速崛起中的巨大作用,2005年三資企業在深圳印刷企業總量中占比不足20%,卻貢獻了當年55.22%的印刷總產值。在本土印刷企業實力相對更為弱小的90年代,三資企業在深圳印刷總產值中的占比只會更高,不會更低。
與深圳印刷業快速“隆起”相伴而生的是“北活南印”的盛行。所謂“北活南印”就是將北方地區的高端印刷業務不遠千里放至深圳印刷,這一現象于80年代初露端倪,到90年代則達到了一個高峰,這背后有著鮮明的時代背景。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到1990年之后,我國印刷生產能力已經由全面短缺轉向高端生產能力不足。在三資企業帶動下,深圳印刷業以明顯高出一籌的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恰好填補了這一缺口。于是全國各地的彩色期刊、藝術畫冊、拍賣圖錄、精品包裝等高端印刷業務紛紛南下深圳。國內某媒體90年代末做的一個調查表明,當時國內約80%的彩色期刊、超過半數的藝術畫冊在深圳印刷。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以中華商務、利豐雅高、當納利旭日為代表的一批深圳企業迅速樹立起了全國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成為全國印刷企業的“標桿”。
深圳印刷業在90年代對全國客戶異乎尋常的吸引力,除了其扎實的技術水平和穩定的產品質量,還有一個因素同樣不容忽視,即三資企業與生俱來的體制優勢和先進經營理念。當時在北方地區,尤其是京滬兩地也有不少技術裝備水平不錯的國有企業,為何他們卻無法阻擋“北活南印”的潮流?一位在90年代初由北京某國企轉戰深圳的印刷企業家的分析頗為到位,當時北方國有企業基本還延續著計劃經濟體制下以生產為中心的運營模式,市場開拓意識差,有的甚至沒有業務部門,只知道坐等客戶上門。而且大部分企業幾乎沒有服務意識,工作按部就班,客戶一旦有什么緊急業務,時間上很難保證。相較珠三角地區三資企業豐富的市場經驗、靈活的經營機制和完善的客戶服務體系,孰優孰劣,一看便知。案例或許更具說服力,北方一家成立于90年代初的合資印刷企業,起初由中方控股,連年虧損,在變更為外放控股后卻很快扭虧為盈。
這就是三資印刷企業的90年代,一個以深圳為起點,珠三角為中心,影響波及全國并綿延至今的激情十年。
- 相關新聞:
- ·百強印企遭遇增長低谷 直面問題奮力前行 2013.08.09
- ·北京印刷行業三資民營企業發展穩定 2013.02.01
- ·關于印刷企業多元化經營戰略的思考 2012.09.25
- ·管理之印刷企業多元化經營戰略思考 2012.03.13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