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起中國經濟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2014-06-16 10:49 來源:和訊網 責編:周艷平
- 摘要:
- 經濟學上有一個非常經典的說法:短期看需求,長期看供給。只有理清了中國經濟供求面的問題之后,我們才能對中國經濟的整體結構及其未來的走向,有一個更為清醒的認識。
所謂勞動力無限供應,指的是一個經濟體再由農業國向工業國轉型過程中,來自農業領域的剩余勞動力大量涌入城市的現代領域(包括工業和服務領域),起始階段似乎給人無限供應的印象。然而到了一定時候,這些來自農業領域的剩余勞動力開始出現短缺。短缺的原因很多元,有勞動力自身數量短缺的原因,也有勞動力在農業領域有更多去處的原因。這就象一塊碩大無比的海綿,起始階段可以吸納無數水分,但到了一定時候,水源開始多了其他去處,于是半濕不干的海綿,就處于十分尷尬的角色了。
這種勞動力無限供應趨于結束的狀態,就是學術界所稱的“劉易斯拐點”。這個名稱來自美國經濟學家劉易斯1954年的一篇論勞動力無限供應結束的論文。
按照中國學者的研究,“劉易斯拐點”在中國出現的時候,是2004年。只不過,2004年的時候,大家誰也沒有感覺到這個“拐點”的出現。這就象人的體質的下降,起始階段可能毫無癥狀,因此十分難以察覺。但若繼續無規律的生活,一旦發現時,可能已伴隨著一些難以挽回的病癥了。
從2004年“劉易斯拐點”出現,到2008年春運過后首次感覺到勞工短缺,這中間過了四年左右的時間。問題是:等到第一線的私營老板感受到勞工短缺的“痛楚”,問題已經比較嚴重了。
于是,提高勞工的薪酬,是私營老板們面對這一“痛楚”的幾乎唯一的選擇。因此最近幾年,我們看到珠江三角洲一帶的薪酬水平大幅提高。但問題是:薪酬提高對打工者來說自然是喜事,對企業經營者來說,在潛在利潤尚未展現的情況下,則是一種無形的負擔。用學理的話來所,當薪酬水平的提高超超過了GDP潛在增長的時候,往往會隱含著一種潛在的問題。
中國今天和未來處于的,正是這樣的一種狀況。坦率地說,這種狀況是令人堪憂的。
“劉易斯拐點”的出現,其實是中國未來若干年人口紅利下降的第一個先兆。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