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樂包裝:后半生的責任
2008-03-07 00:00 來源:《21世紀商業評論》 責編:余建良
每年,利樂花在相關推動項目上的資金達到上千萬人民幣,為相關企業提供的培訓是免費的、技術是免費的,甚至一些設備都是從國外買來免費送給企業的,但最初幾年卻效果不彰。突破口在哪里?
逐漸地,利樂發現中國的廢品回收體系雖然混亂,但有些方面效率卻并不低。大量的可回收廢棄物“沒人收,有人撿”,任何一個路邊垃圾箱從一大早到晚上,會有好幾批拾荒者“來訪”翻找,社區清潔工也常常把從各家收來的垃圾袋一一打開,尋找可以回收轉賣的廢棄物。
只要有價值驅動,這個由拾荒大軍和廢品收購站組成的“原生態回收體系”馬上就能運作起來。利樂開始在規模較小的造紙廠中尋找突破口。在浙江富陽,利樂找到了第一個吃螃蟹的造紙廠。富倫造紙廠是當地一家很小的企業,老板羊軍是本地人,他目睹了造紙工業的興起和家門口那條清澈小河的消失,感到愧疚但卻無力。此時,利樂提出了一個建議:富倫使用廢棄包裝作紙漿原料,利樂幫助它提升廢水處理能力。小紙廠對于回收量小并不像大廠那么介意,而對融資的需求卻更迫切,利樂在技術和設備方面的支持非常具有誘惑力,羊軍欣然同意了。
從此,回收后的利樂包裝開始有了買主,利樂著力打造的再生回收產業鏈,就像一盤珠子般被迅速穿了起來。一家造紙廠生產一噸紙大約售價5000元,進價卻只有1500元;而那些專門收購利樂包裝為紙廠提供原料的企業,每噸賺取100元左右的利潤;回收經營企業可能直接從賓館、乳品企業收購,也可能通過向小區清潔人員、拾荒者回收,在北京市場上一公斤廢利樂包的價格是7毛錢,價差更是達到了一倍。
有了穩定又便宜的原料供應,幾年時間,利樂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山東等地幫助發展了近十家回收再利用企業,其中不少是利樂原本早有合作的廢棄物品處理商,甚至有企業看到其中的商機,專門投資建了一家以廢利樂包裝為原料的造紙廠。
利樂環保部門的下一個目標,是繼續提升回收的比例。利樂的員工跑到小區里組織起培訓講座,告訴拾荒者和清潔工什么樣的包裝是可以賣錢的,怎么把剩余的飲料倒掉折疊起來便于收集。除了通過他們將消息散播出去,利樂發現,中間環節效率低下影響利潤水準也是一大阻力。很多廢棄包裝被拾荒者送到了垃圾中轉站,攢到一定數量再送到工廠去,這些人賺得少也不積極。利樂通過為他們做成本分析,發現問題在于回收范圍的半徑上。于是,“看得見的手”再次出馬,利樂與很多中轉商達成共識,每年回收的廢棄飲料盒數量達到一定量,可以提前預付部分支持,比如贊助一輛二手的小貨車,幫他支付倉庫租金等等。
這條絲絲入扣的鏈條已經開始運作起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機構、資金和缺乏一技之長的勞動者被吸納進來。通過鏈條的運作,2006年,中國地區廢棄利樂包的回收處理量達到了4900多噸,2007年的總回收量更是增加了2.65倍,達到了將近1萬4000噸,這意味著大約14億個利樂包離開垃圾填埋場,送進了造紙機,變成優質的紙板箱和打印紙。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