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島:“粉絲現象”因文化低幼化
2012-03-02 09:22 來源:南方日報 責編:王岑
- 摘要:
- 所謂“古老的敵意”,從字面上來看,“古老的”指的是原初的,帶有某種宿命色彩,可追溯到文字與書寫的源頭;“敵意”則是一種詩意的說法,指的是某種內在的緊張與悖論。
最后是作家與自身的緊張關系,即作家對自己的“敵意”。換個通俗的說法,作家不僅要跟世界過不去,跟母語過不去,還得跟自己過不去。在我看來,一個嚴肅的作家,必須對自己的寫作保持高度的警惕。
我在最近一本書的序言中寫道:“寫作是一門手藝。與其他手藝不同的是,這是心靈的手藝,要真心誠意,這是孤獨的手藝,必一意孤行,否則隨時都可能荒廢。在這個意義上,每個以寫作為畢生事業的手藝人,都要經受這一法則的考驗,唯有誠惶誠恐,如履薄冰。”
海明威在《老人與!分袑懙溃“人生來就不是為了被打敗的,人能夠被毀滅,但是不能夠被打敗”。目睹某些同時代藝術家和作家的轉變,讓我深感惋惜,并借此不斷提醒自己:與其說他們中很多人是被金錢被權力打敗的,不如說是被自己打敗的。換句話說,就是不再跟自己過不去,不再跟自己較勁兒了——其實這是最后一道防線,如果連這道防線都沒有,就算是向這個世界徹底投降了,同流合污,無可救藥。
我們生活在一個危機四伏的時代,一個需要不斷追問和質疑的時代。在這樣的大背景中,“古老的敵意”為以寫作為畢生事業的人提供了特殊的現實感和精神向度。
我想順便提一下所謂的“粉絲現象”。這本來是娛樂圈的事,現在擴展到文學界和整個文化界。我認為,這與我們文化中的“低幼化”(infantilization)傾向有關。“低幼化”是從精神分析學借用的概念,主要指人們自動降低智力水平的趨向。正如印度政治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阿希斯·南迪所指出的:“那么上千萬人所經歷的痛苦就將只能存活在人類的意識邊緣,就像往常那樣,成為代代相傳然而漸漸褪色的回憶。”
在這個意義上,某些作家和學者不再引導讀者,而是不斷降低寫作標準,以迎合更多的讀者。這是一種惡性循環,導致我們文化(包括娛樂文化在內)不斷粗鄙化、泡沫化。在我看來,“粉絲現象”充滿煽動與蠱惑色彩。教主(作者)騙錢騙色,教徒(粉絲)得到不同程度的自我心理安慰。
讓我們再回到本文的開頭,回到里爾克的《安魂曲》的詩句中:“因為生活與偉大的作品之間/總存在古老的敵意”。其實可怕的不是苦難與失敗,而是我們對自己的處境渾然不知。如果在大國興起的廣告牌后面,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赤貧,我們有什么可值得驕傲的呢?
- 相關新聞:
- ·??????????????????? 2012.03.02
- ·夏天俊:淡若蘭菊 真水無香 2012.02.29
- ·上海每年投五百萬元資助實體書店 2012.02.29
- ·與校企合作 創印刷行業美好明天 2012.02.29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