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文化產業趨勢預測
2014-01-15 10:57 來源: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責編:陳莎莎
- 摘要:
- 回顧2013年文化產業發展,不能否認,文化產業發展的春天正真正到來。2013年,無疑是中國文化大發展的重要一年,文化產業異軍突起,逆勢上揚,隨著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斷出臺,文化經濟和文化消費指數持續攀升。
【CPP114】訊:回顧2013年文化產業發展,不能否認,文化產業發展的春天正真正到來。2013年,無疑是中國文化大發展的重要一年,文化產業異軍突起,逆勢上揚,隨著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斷出臺,文化經濟和文化消費指數持續攀升,中國正在從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不斷邁進。電影票房已經突破200億元;文化企業扎堆申請上市;產業園、影視基地、印象實景演出等不斷涌現...
2014年文化產業會向什么方向發展,有哪些熱點和問題呢?本期專門采訪了政府及文化產業協會官員、專家學者、文化產業企業家、文化產業經營者等多方角度,對2014年文化產業發展趨勢進行觀察和預測。
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王永章認為,我國文化產業正處于亟待結構調整和政策完善的關鍵時期,盡管文化產業市場未飽和,但是優質產品太少,劣質產品太多,很多產品還沒走向市場,甚至沒有出廠門就開始滯銷。對于文化產業面臨的問題,政府部門該調的調,該壓的壓,該控的控,對于行業內的骨干企業要給予支持,對于產品銷售不好的企業要徹底淘汰。另外,理論界、企業界也應該反思,研究和把握文化產業發展規律及其特征,真正實現規;、集聚化戰略發展的要求。
積極政策的支持下,探索產業與資本的融合或許成為一種發展方向。“產融結合對企業最大的作用就是‘左手做企業,右手做資金的融通’”,國家發改委管理中國創投委副會長李益誠認為,有效的產融結合可以對資本配置將對2014年的文化產業產生較為重要的影響。產融結合是企業中產業部門與金融部門通過一定的關系相互連接、貫通,實現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相互轉化。例如思科與紅杉的“資本市場機制+產業整合效率”邏輯是產融結合經典案例。每年少則并購幾十家,多則并購上百家,思科利用自己的上市地位,像吸星大法一樣的把行業內中小企業全部收入自己的囊中,而老東家紅杉資本就扮演了風投和孵化的角色。
隨著中國文化消費和投資的增加,文化公共平臺的搭建與完善日益重要。2014年從政府管理的角度,需要對文化產業的政策環境和投資環境加以調整和完善。例如在“文化立市”戰略下,深圳文化創意產業以年均近25%的速度發展,2013年上半年,深圳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647億元,增速18.5%,在2013年中國城市創意指數榜單中,深圳創意指數增幅位居全國第一。深圳在2004年首創“文博會”品牌,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推動了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從專業平臺的搭建角度,版權產業已經成為文化產業的核心與終極經營手段,北京產權交易所、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成都文化產權交易所等一系列專業性產權交易所的出現,為保護知識產權與民族文化創造提供保障。
表面上看,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科教實力作為根基,但從深遠意義上說,更需要的是一種開放和包容的社會氛圍、一種自信與開放的姿態。不論是一個地區還是一個國家,文化產業走出去,都需要學習別人、展示自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曾說,從前我們為了走向世界而不斷尋求改變,現在國際上其他國家的電影,即便是好萊塢電影,也正在為了適應中國市場而改變。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化產業,正在走向世界。
2014年文化產業會向什么方向發展,有哪些熱點和問題呢?本期專門采訪了政府及文化產業協會官員、專家學者、文化產業企業家、文化產業經營者等多方角度,對2014年文化產業發展趨勢進行觀察和預測。
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王永章認為,我國文化產業正處于亟待結構調整和政策完善的關鍵時期,盡管文化產業市場未飽和,但是優質產品太少,劣質產品太多,很多產品還沒走向市場,甚至沒有出廠門就開始滯銷。對于文化產業面臨的問題,政府部門該調的調,該壓的壓,該控的控,對于行業內的骨干企業要給予支持,對于產品銷售不好的企業要徹底淘汰。另外,理論界、企業界也應該反思,研究和把握文化產業發展規律及其特征,真正實現規;、集聚化戰略發展的要求。
積極政策的支持下,探索產業與資本的融合或許成為一種發展方向。“產融結合對企業最大的作用就是‘左手做企業,右手做資金的融通’”,國家發改委管理中國創投委副會長李益誠認為,有效的產融結合可以對資本配置將對2014年的文化產業產生較為重要的影響。產融結合是企業中產業部門與金融部門通過一定的關系相互連接、貫通,實現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相互轉化。例如思科與紅杉的“資本市場機制+產業整合效率”邏輯是產融結合經典案例。每年少則并購幾十家,多則并購上百家,思科利用自己的上市地位,像吸星大法一樣的把行業內中小企業全部收入自己的囊中,而老東家紅杉資本就扮演了風投和孵化的角色。
隨著中國文化消費和投資的增加,文化公共平臺的搭建與完善日益重要。2014年從政府管理的角度,需要對文化產業的政策環境和投資環境加以調整和完善。例如在“文化立市”戰略下,深圳文化創意產業以年均近25%的速度發展,2013年上半年,深圳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647億元,增速18.5%,在2013年中國城市創意指數榜單中,深圳創意指數增幅位居全國第一。深圳在2004年首創“文博會”品牌,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推動了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從專業平臺的搭建角度,版權產業已經成為文化產業的核心與終極經營手段,北京產權交易所、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成都文化產權交易所等一系列專業性產權交易所的出現,為保護知識產權與民族文化創造提供保障。
表面上看,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科教實力作為根基,但從深遠意義上說,更需要的是一種開放和包容的社會氛圍、一種自信與開放的姿態。不論是一個地區還是一個國家,文化產業走出去,都需要學習別人、展示自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曾說,從前我們為了走向世界而不斷尋求改變,現在國際上其他國家的電影,即便是好萊塢電影,也正在為了適應中國市場而改變。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化產業,正在走向世界。
- 相關新聞:
- ·中國報業集團需延伸產業鏈 非報產業多元發展 2014.01.14
- ·?"?:7~? 2014.01.09
- ·書刊印企:跨越藩籬求變革 2014.01.09
- ·寧波:文化產業園區為經濟帶來新動力 2013.12.31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